中美关税休战,中日韩自贸区时隔7个月再提上日程,是水到渠成,还是又一次“雷声大雨点小”?
大家好啊,小汉这篇文章想跟大家聊聊这次重启背后的真正推手:
到底是三国真心想合作,还是被经济寒冬逼到不得不抱团取暖?
![]()
重启的背后推手
2025年11月,中国商务部部长在韩国庆州与韩国产业通商部长官会面,明确提出推动尽快恢复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这距离今年3月三国经贸部长重启磋商刚好过去7个月。
而这一次重启的背景,与此前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倒逼”不同,中美经贸休战一年的共识,让区域合作迎来了新的窗口期。
![]()
此前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虽在客观上让日韩意识到美国并非可靠的经济伙伴,推动了三国自贸区谈判的加速,但也让整个过程充满了被动。
如今中美双方达成共识,美方取消部分对华关税并暂停相关制裁,中方也暂缓反制措施。
这一变化不仅缓解了全球供应链的紧张氛围,也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扫清了外部的直接关税干扰。
![]()
对日韩来说,当前的经济困境让它们对与中国合作的需求愈发迫切。
日本经济在2025年第三季度出现年内首次负增长,内需外需双双下滑,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150关口。
韩国的经济增长预期也被连续下调,经合组织将其2025年增长预期调低至1.4%。
![]()
在美联储持续维持高利率的情况下,美国无力帮助日韩渡过经济寒冬,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成为两国的现实选择。
与此同时,日韩关系的意外回暖也为谈判创造了条件。
![]()
之前尹锡悦还在任时,在劳工、经济制裁等问题上对日本作出让步。
使得此前阻碍日韩自贸合作的历史积怨得到一定缓解,这也让中日韩三国坐下来谈判的阻碍减少了大半。
![]()
二十年拉锯的坎坷路
中日韩自贸区的构想,最早要追溯到2002年的东盟10+3会议,至今已走过二十余年的波折历程。
在这二十多年里,谈判多次在希望与停滞之间交替,始终未能修成正果。
2002年构想提出后,三国用了十年时间完成可行性研究,2012年终于在韩国首尔启动首轮正式谈判。
![]()
然而好景不长,同年日本推动钓鱼岛“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急剧降温,谈判被迫中断数月。
2015年谈判重启进入关键阶段,又因日韩慰安妇协议引发的国内抗议导致双边关系紧张,进程再度搁浅。
![]()
2016年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冲击中韩互信,自贸区谈判失去了推进基础。
2019年第十六轮谈判期间,日本对韩国实施半导体材料出口限制,引爆日韩贸易战,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截至2024年底,十六轮正式谈判过后,三国仍未就货物贸易自由化率、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关键内容达成协议。
![]()
阻碍谈判的因素复杂多样,既有内部利益的博弈,也有外部势力的干扰。
经济上,日本农林水产省坚决反对开放农业市场,韩国农民多次抗议农产品进口冲击本土产业,中国则在金融、电信等服务业开放上保持谨慎。
![]()
政治与历史方面,中日钓鱼岛争端、日本右翼对历史问题的不当态度、日韩强征劳工索赔案等,都多次引发民意反弹,影响谈判推进。
更关键的是外部力量的干预。
![]()
美国始终警惕东亚区域一体化,通过“印太经济框架”等机制拉拢日韩,以关税施压、安全捆绑等方式干扰三国合作。
让日韩陷入“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两难境地。
![]()
当下的利好与基础
尽管历程坎坷,但当前中日韩自贸区推进的有利条件正在不断积累。
三国作为东亚经济的核心力量,总人口超15亿,经济总量占全球四分之一,互补性堪称天然:
中国拥有庞大市场和完整工业体系,日本手握尖端制造技术,韩国则在半导体、新能源领域优势显著。
![]()
2024年,中日韩经济规模达到24.6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84.43%,占全球的22.13%。
同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增至3280.8亿美元,中国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三国在电子、汽车、高端制造等领域产业链链接紧密,这种深度的经济互嵌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
RCEP的生效也为三国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为涵盖中日韩等15国的自贸协定,RCEP规定90%以上商品逐步实现零关税。
这让三国在同一自贸框架下的合作有了实践经验,也为中日韩自贸区追求更高标准规则提供了铺垫。
![]()
在地方层面,中韩已经开展了诸多成功的合作实践。
中国威海与韩国仁川的“双城双馆”模式就是典范,自2015年以来,双方累计举办经贸交流活动超320场,拉动进出口贸易额达10亿美元。
这些地方层面的合作,为三国进一步深化经贸联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
![]()
成与不成的关键坎
虽然利好因素不断增多,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仍面临不少难以跨越的障碍。
例如经济结构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是日韩尤其是日本绝难轻易放开的领域。
其国内强大的农协组织和政治选票制度,使得任何一届政府在对华农产品开放问题上都如履薄冰。
![]()
同时,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全面竞争力,也让日韩部分产业心存戒备。
在国企竞争中立、知识产权保护等“边境后”规则上,三国的法律法规和发展阶段差异显著,协调难度极大。
![]()
而地缘政治和历史问题更是逃不开的问题,随时可能影响经贸合作。
2025年10月,日本领导人高市早苗在APEC会议期间与台湾地区人员不当会面,其涉台错误言行就给中日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
![]()
而作为美国在亚太的核心盟友,日韩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深受华盛顿影响。
美国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试图重塑排除中国的区域经济架构,让日韩在推进自贸区时面临巨大的联盟政治压力。
![]()
不过,从整体趋势来看,中日韩自贸区落地的可能性已大幅上升。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教训让日韩深刻认识到美国的不可靠,中美休战又为谈判提供了缓冲期,三国经济的深度互补性和共同利益不会改变。
![]()
未来一年,三国可能会在谈判中反复拉锯。
但只要方向对了,结果就不会太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