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中日韩三国的互动频繁,而且节奏很密。
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韩国庆州APEC峰会期间,会见了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赤泽亮正。双方谈的核心,就是中日经贸关系。
11月1日,王部长又会见了韩国产业通商部长官金正官。中方明确提出,要尽快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重启。
![]()
紧接着,中国人民银行在11月3日公布宣布:中韩两国央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或者说70万亿韩元,有效期五年。
这三件事放在一起看,信号非常清楚。在地缘博弈之外,中日韩三国正在重新“牵手”,特别是在贸易和金融层面。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切的发生,都在特朗普离开之后。
特朗普这次到韩国,大家都以为他要参加APEC峰会的,但他只和中方谈了一个多小时,就匆匆回国。因为特朗普认为,搞好双边谈判就够了,不需要浪费时间在多边会议上。结果他前脚刚走,中日韩就在桌底下偷偷换牌了。那么,中日韩三国的动作,意味着什么?
其实,中日韩自贸区的概念并不新。这个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多年前。2012年,三国正式启动谈判,但之后几乎就陷入停滞。为什么?因为每次谈得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出幺蛾子。钓鱼岛事件、独岛事件、“萨德”部署事件,这些争议接连出现,让谈判一再中断。
所以现在不少人会担心,这次会不会又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我认为,这次不一样。虽然阻力依旧存在,但趋势已经变了。只要日本和韩国的主流精英们,还希望本国不会沦为边缘国家,他们就绕不开中国。不论谁当日本首相,谁当韩国总统,这个方向都不会变。
为什么现在突然又谈起自贸区?原因很现实。日韩现在都在重新评估和美国的关系。美国的势力在收缩,对全球的掌控力在下降。与此同时,美国又离不开中国市场。这种背景下,日韩的经济政策也开始“松动”,开始寻求更多灵活空间。
![]()
简单说,日本和韩国都想在桌子下面,和中国“换几张牌”。表面上,它们还会配合美国的战略,但私下里,日韩企业都知道,离开中国的供应链和市场,它们活不下去。
还有一点很关键,今天的中国,和20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当年中日韩启动谈判的时候,日韩觉得自己是老大,中国还需要他们带路。但现在,形势彻底反转。日韩需要中国,而中国不一定需要日韩。
中国这几年在东南亚的布局,进展非常快。比如中老铁路、马来西亚东岸铁路、泰国中泰铁路项目,这些都在同步推进。整个泛亚铁路网络,已经开始成型。就算越南那边犹豫不决,想拉日本修“南北铁路”,那也改变不了大势。
中国和东南亚之间,已经在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圈。这意味着亚洲经济的中心,正在从东北亚一带,向南移动。在这样的格局下,日本和韩国的选择其实不多。要么,看着亚洲经济重心彻底转移到“中国—东南亚”这一片;要么,主动和中国推进中日韩自贸区,把自己重新接入新的经济体系。所以,中日韩自贸区不仅是经济议题,更是一种“生存选择”。日韩如果不想被边缘化,就必须走这条路。
当然,美国不会坐视不管。美方会用政治、军事、甚至舆论手段,继续制造摩擦。
![]()
日韩国内的保守势力,也会煽动反华情绪,阻止自贸区谈判继续推进。但这已经是逆势而行。只要日韩的精英阶层不想掉队,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去维持和中国的经贸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