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连接俄罗斯楚科奇半岛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白令海峡隧道项目,因详细技术方案披露和8年完工的明确工期,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这条设想了一个多世纪的隧道,如今不仅有了具体的建设蓝图,更有了资金与技术落地的清晰路径。
8年完工的目标,在技术、资金与地缘政治的三重考验下能否如期实现?
此次公布的方案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经过数十年技术沉淀的成果。
根据俄罗斯新闻社(RIA Novosti)援引项目核心设计者维克托·拉兹别金的披露,隧道采用“双运输+一服务”的三隧道集群设计。
两条单车道运输隧道分别承担双向通行任务,中间的服务隧道则负责通风、维护和应急救援,通过专用通道实现三者互通,既保证了通行效率,又筑牢了安全防线。
![]()
更关键的是,工程充分利用了白令海峡中相距仅4.5公里的大代奥米德岛与小代奥米德岛,这两座被拉兹别金称为“大自然馈赠”的岛屿,不仅将总长约109公里的隧道拆分为三段,与英吉利海峡隧道总里程相当,更成为天然的通风枢纽。
据俄罗斯地质勘探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两座岛屿的海拔和地质结构能支撑大型通风设施建设,可使深海隧道的通风能耗降低40%以上,直接破解了跨海峡隧道通风成本过高的核心难题。
技术方案的成熟离不开长期积累。拉兹别金透露,俄罗斯科研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持续开展地质勘探,累计完成超过1200个钻孔采样,覆盖海峡全域,确认海床以稳定的泥沙和玄武岩为主,无大型活动断层,为隧道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
但问题来了,即便技术方案完备,如此宏大的工程为何直到现在才迎来实质性进展?
80亿+8年,马斯克公司助力降本提速 答案藏在投资模式与技术合作的突破中。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总裁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项目总投资将控制在80亿美元以内,建设周期压缩至8年,较此前200亿美元以上的预估成本大幅降低。
这一突破的核心,在于引入了美国博铭公司(The Boring Company)的先进隧道掘进技术。
![]()
作为马斯克旗下专注于地下交通的企业,博铭公司的隧道掘进机(TBM)已在拉斯维加斯地下环路项目中得到验证,其掘进速度达到传统设备的3倍,且能通过自动化系统减少人力成本。
根据双方达成的初步合作意向,博铭公司将提供定制化掘进设备,专门适配白令海峡的深海地质环境。
RDIF官网披露,目前项目已完成首轮技术评估,2025年4月启动的地理地质调研已覆盖关键施工区域,2026年初将组织国际研讨会确定最终施工方案。
资金方面,RDIF计划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融资”模式,除俄美双方资本外,已与中日韩等国的基建投资机构初步接触,探讨联合出资的可能性。
![]()
对比历史上类似工程,英吉利海峡隧道耗时6年、投资约150亿美元,而白令海峡隧道的长度与难度更高,却能实现成本与工期的双重优化,技术与融资模式的创新功不可没。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10月2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指出,“若缺乏双方政治意愿且不解除对俄相关限制,白令海峡隧道项目无法落地实施”。
尽管隧道本身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亚、欧、美三大洲的陆路通道,使欧洲到亚洲的货物运输时间缩短约15天,每年可为相关国家节省数千亿美元物流成本,但美俄近年的制裁与反制裁措施,让工程落地面临现实障碍。
美国对俄的技术出口限制涵盖了大型工程设备、高端材料等关键领域,而俄罗斯的相关反制措施也影响了双边基建合作的推进。
从历史来看,白令海峡隧道的构想最早可追溯至1905年沙皇时期,当时俄国工程师尼古拉·别列留布斯基首次提出这一设想,却因资金匮乏搁置。
冷战时期,美苏对立让相关探讨彻底中断,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曾与美国阿拉斯加州政府接触,却因技术不成熟和资金缺口无果。
如今技术与资金难题逐步化解,政治共识却成为新的拦路虎。
不过,国际社会仍有乐观声音,联合国贸发会议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基建合作往往能成为缓解地缘紧张的“破冰船”,这条隧道是否能成为美俄关系的新契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