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入秋以来,渭北旱塬遭遇罕见持续性降雨天气,土壤湿度异常偏高,部分田块出现严重积水,给小麦适期播种带来极大挑战。为有效破解强秋淋天气引发的小麦晚播难题,10 月 31 日,在国家 “十四五” 旱农项目的有力支撑下,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农业节水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副院长任小龙教授,在陕西省合阳县甘井镇北张庄、同堤防、型庄村三村交界处,牵头开展 “旱地冬小麦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 现场示范,并同步举办技术培训会。
![]()
合阳县农技推广中心、甘井镇政府工作人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科研人员,以及甘井镇旱地春播玉米种植户等 100 余人参会。此次田间活动以前期建成的千亩连片示范田和 70 余户技术示范户为基础,现场发放种子、化肥等农资及技术培训材料 150 余件,以实操实践助力渭北旱塬区旱地冬小麦抗逆播种,为区域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夯实基础。
![]()
据介绍,“旱地冬小麦深松沟播集雨全程机械化技术” 是依托农业农村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农业节水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阳小麦玉米试验示范站三大平台,在各类旱农项目支持下,历经长期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凝练形成的核心抗旱技术。该技术创新性集成三大关键环节:通过地表 V 型沟设计实现降雨高效汇聚,借助有机培肥提升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依托深松耕技术促进小麦根系纵向生长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
基于技术关键参数,研发团队联合农机部门成功研制 “2BFG-18(9)(220)旱地小麦起垄施肥沟播一体机”,突破了旱地小麦耕种环节缺乏适配装备的瓶颈。配合现有农机具,该技术可实现小麦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最终达成节水、增产、增效、增收的综合目标。
![]()
培训会上,任小龙教授围绕技术核心原理、关键操作要点及完整作业流程进行详细讲解。针对入秋以来持续性降雨导致的小麦晚播问题,他提出针对性应对策略:适度增加播种量以保障基本苗数,调整播种深度适应土壤湿度变化,增施有机肥与磷肥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强调需强化播后田间管理,计划在小麦出苗后,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的 “百县万顷土壤健康与单产提升行动”,推广应用生物菌剂技术,激发小麦抗逆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秋淋天气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
任小龙教授在会后表示,团队将持续优化技术参数指标,结合渭北旱塬区域实际科学制定技术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技术应用实效。未来还将加强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的协同合作,统筹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为推进渭北旱塬作物稳产增产、实现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编辑|高瑜 审核|赵允
来源|农业科技报 作者|蔡铁、 蔡耀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