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信达地产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总收入26.92亿元,同比下降23.06%,而净亏损高达53.09亿元,同比扩大6021.43%。
这一亏损额几乎是营收总额的两倍。
这家曾在房地产行业调整期挺身而出的"白衣骑士",如今深陷自身业绩崩塌的危机。
如今,亏损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根据乐居的统计,2025上半年,64家A股房企中仅23家实现盈利,占比不足四成。
而从行业纾困的标杆到央国企最大亏损户,信达地产经历了什么?
![]()
壹
信达地产三季报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持续发酵的结果。
2024年,信达地产的营收暴跌30%至80亿元,净利润巨亏7.84亿元,创下近十年首次年度亏损,已为后续危机埋下伏笔。
进入2025年,其亏损态势进一步失控,上半年便以35-39亿元的亏损额,成为A股央国企中的最大亏损户。
前三季度的数据则更显严峻。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3.06%至26.9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1.86元。
信达地产将亏损归因于两点:一是项目交付量减少导致营收和毛利率下滑;二是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及对外财务性投资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但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的原因在企业经营则露出端倪。
分析三季报数据,信达地产的盈利能力正在持续恶化。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9.14亿,同比下降5.47%;归母净利润-16.18亿元,同比下降737.91%。
盈利指标方面,信达地产的毛利率为20.64%,同比减少28.62个百分点;净利率更是低至-217.25%,同比暴降4938.12%。
这意味着,信达地产的营收和利润出现了倒挂现象,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另一方面,信达地产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达16.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2.77%,同比增幅达39.36%。
收支情况的严重失衡侵蚀了其盈利空间,使得本已不佳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贰
关于信达地产,环环之前也写过多次。信达地产今日的亏损,实则源于过去的激进扩张策略。
回溯到2015年前后,信达地产凭借母公司中国信达的金融支持,在全国土地市场大肆“扫货”。
那几年,信达地产风光无限,在广州、杭州、合肥、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不断收割,成就了多个“地王”。其中,杭州滨江奥体地块还是当时的全国总价“地王”。
然而,当中国房地产行业迎来长期调控,这些“高价面粉”就成了去化困难、利润压缩的根源。
截至2025年上半年,信达地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27.41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是重灾区。
以合肥长丰北麓雅舍项目为例,该项目计提开发成本1.07亿元,计提开发产品1.03亿元。
这块2021年获取的土地,楼面价达7059.85元/平方米,而如今当地二手房均价仅6000元/平方米左右,价格倒挂严重。
类似的这种历史遗留的高价地项目,正在持续拖累信达地产的业绩。
另一方面,信达地产在纾困使命与市场化经营的战略摇摆,也使其逐渐陷入困局。
母公司中国信达的核心业务是不良资产处置,当房地产行业陷入调整期,信达地产顺理成章地承接起纾困重任,成为行业"白衣骑士"。
2022至2024年间,信达地产累计参与152个纾困项目,带动盘活资产规模达3220亿元。
今年年初,信达地产与其母公司,以及鑫盛利保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房地产行业存量资产纾困盘活基金,认缴总规模为200.01亿元。
信达地产作为劣后级合伙人,认缴100亿元,占基金规模的49.9975%。
但讽刺的是,信达地产需同期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1.41亿元,货币资金同比腰斩。
这样涸泽而渔的纾困方式,动摇了其自身市场化经营的根基,使得信达地产在消耗大量资源救助他人的同时,自身资产沉淀严重,盈利空间被持续挤压。
此外,信达地产区域布局的失衡则进一步加剧了经营压力。
信达地产的待开发地块中,芜湖、合肥、重庆等三四线城市的并表储备面积占比达一半,而销售贡献和货值高度依赖这些市场。
在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三四线城市去化难度远高于一线城市,这一布局缺陷直接导致公司资产变现能力不足,资金回笼缓慢。
叁
为缓解流动性危机,信达地产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包括资产处置。
2024年内,信达地产密集处置20个项目股权,其中上海宝山项目据传以接近4折的"地板价"出让。
同时,信达地产加速债务置换,4月发行32.6亿元中期票据,5月申请30亿元公司债,资金用途均为“借新还旧”,但这又让其陷入被动的债务滚续循环之中。
代建业务也是信达地产的一个突破口。
2025年上半年,信达地产代建销售额约11.89亿元,同比大幅上涨83.5%,占销售总金额的22.3%。
从投资布局来看,2025年上半年新增土储总建面45.8万方,全部为代建项目。
此外,新管理层上任后,信达地产的销售也出现了可喜的回暖迹象,2025年1-10月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长24.28%,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0.55%。
不过,当前代建赛道竞争日趋激烈,绿城管理、蓝城集团等老牌企业占据先发优势,项目获取难度不断加大,信达地产面临的压力仍旧很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