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大爷今年56岁,是小区里出了名的好“酒肉朋友”。每到傍晚,他总喜欢拉上一群朋友,在小饭馆开两瓶小酒、配上一盘红烧肉,再来点泡菜、辣条,边吃边聊别提多惬意。
但没想到,就在一次例行体检时,医生却一脸凝重地告诉他:“您的脑血管有明显狭窄,属于脑梗高危人群,这种吃法可得警惕了!”刘大爷一时懵了:我身体挺结实,怎么就成了高危?
面对医生调查表上的一条条饮食习惯,他才突然意识到,生活中的“美味”,或许正悄悄带来风险。难道我们常吃的某些食物,竟然会成为脑梗的幕后推手?
![]()
今天就带大家揭开真相。这6种食物,每吃一次,脑梗的风险或都在“加速”,尤其是其中第4种,真的很多人都在吃却并不了解!
脑梗,学名为“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大脑缺血缺氧的疾病。据中国卒中学会2022年发布的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梗死患者超过200万人,而中老年人是高发群体。
专家指出,脑梗的发生不仅与年龄、家族史等有关,饮食结构“西化”、高盐高脂食物频繁摄入,是导致脑血管硬化、血栓生成的重要推手。
![]()
“高油高盐的食物,就像给血管‘刮了一层胶’,时间久了,血管狭窄变硬,随时都有堵住的危险。”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建平如是比喻。
如咸菜、咸鱼、泡菜、腊肉等,含盐量极高。摄入过多会使血压持续升高,中国高血压指南指出,每日盐摄入超6克,脑卒中风险提升36.2%。同时,亚硝酸盐等成分也不利于脑血管健康。
![]()
油条、炸鸡、薯片、锅巴等,富含反式脂肪酸和大量饱和脂肪酸。统计显示,经常食用每周摄入≥2次油炸食品者,卒中风险增加13%,其中脑梗风险上升幅度更明显。油炸后的“老油”更危险,会促进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管内皮易受损。
动物内脏及肥肉
猪肝、鸭肠、肥牛等,胆固醇含量远超普通瘦肉。中国食物成分表显示,100克猪肝胆固醇高达400毫克以上,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建议上限。长期大量摄入,容易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重要诱因。
![]()
火腿肠、香肠、腊肉、午餐肉,隐藏高盐、高脂、高添加剂。权威统计表明,长期每天摄入50克以上加工肉类,脑梗风险可提升18%-23%。其中亚硝酸盐、磷酸盐添加剂会损伤血管。
甜饮料及高糖零食
碳酸饮料、奶茶、蛋糕、糕点等。哈佛研究指出,高糖饮食人群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42.7%。过多糖份不仅导致肥胖、糖尿病,还会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间接增加脑血管堵塞风险。
高盐坚果及零食
“椒盐味瓜子”“咸味花生”“麻花”这类零食,含盐量惊人,经常作为茶余饭后的“嘴巴”消遣,却不知“一包下肚,摄盐超标”。
![]()
动脉粥样硬化加重。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食物会加速动脉内斑块形成。国家卒中防控中心数据:我国40岁以上人群,动脉硬化检出率已近45%。
血黏度升高,易形成血栓。高脂、高糖饮食使血液“像稠汤,流动变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
慢性低度炎症,可致血管受损。反复摄入高盐、反式脂肪,会持续诱发血管炎症反应,血粘度升高、血管收缩失调,为脑梗埋下隐患。
突发性脑功能障碍。大量统计显示,约72%的脑梗患者发作前3个月存在长期高盐高脂饮食史。普通人如何“吃对”,降低脑梗风险?医生建议,要想远离脑梗,关键在于调整饮食结构,日常做到以下六点很重要:
控制每日盐摄入不超6克。多用新鲜柠檬、香草替代盐调味,少吃加工品。
![]()
限量油脂,选健康油。食用油优先橄榄油、葵花籽油,烹饪方式优先蒸、煮、炖。
保证蔬果优先,每日摄入蔬菜不少于400克、新鲜水果200克。维生素C、类黄酮能软化血管。
优质蛋白选择鱼虾、瘦肉、豆制品。每周可适量(2次以内)吃鸡蛋、鱼肉,以平衡营养。
控糖限甜饮料。无论是奶茶还是可乐,都建议做到“少喝为妙”,选择白水、绿茶替代。
多饮水,适量运动。足量饮水有助于稀释血液;规律走路、慢跑、游泳,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有效减少脑梗发生概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