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亿英镑砸下!英国百年老坝被冲烂,居民仍连夜逃,钱花哪了?
2025年10月的一个深夜,英格兰某水库下游的村民突然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快逃!坝体塌了!”穿睡衣的居民拎着行李摸黑跑路,上千人挤在临时安置点,小孩哭大人急。
这场景一下戳中了英国人的痛处,一百年前的噩梦,似乎又要重演。
你知道不,这百年间英国的水库就没安生过,旧坑没填完,新雷又炸了。
2025年这场溃坝险情,早有苗头。
上半年英格兰刚经历132年来最干的春天,水库蓄水量跌到63.3%,约克郡好些水库甚至不足39%,环境局直接喊“干旱可能熬到2026年”。
苏塞克斯郡的阿丁利水库水位干到27.6%,当地刚挂出干旱警报;可转头一场暴雨,就把另一个水库的溢洪道冲得千疮百孔。
这种“旱涝急转”的折腾,老水库根本扛不住。
一百年前的多尔加罗格惨案更让人揪心。
1925年10月,卡内达高原上的艾吉奥水库先决口,洪水像脱缰的野马漫过科蒂水库,两座水库接连溃坝。
170万立方米的洪水裹着小汽车那么大的石头冲下山谷,教堂、桥梁瞬间被砸成碎块,村民连句“快跑”的预警都没听到,10个大人6个小孩就没了踪影。
那会儿才扒出真相:水坝建的时候偷工减料,日常维护跟没有一样。
这事儿跟当年4月苏格兰斯凯尔莫利水库溃坝凑到一块儿,硬是逼着英国搞出了1930年《水库(安全规定)法案》,要求合格工程师定期检查。
这法案确实顶用,让英国近百年没再因溃坝死人。
![]()
可谁能想到,气候变化把当年的“安全牌”直接变成了“烫手山芋”。
咱们先算算英国水库的“岁数账”。
大多是19世纪修的,土坝、砌石坝占了一大半,岁数比爷爷的爷爷都大。
当年建的时候,设计师看的是那会儿的降雨数据,哪想到现在天气变得这么离谱。
2025年夏天,英格兰5个地区直接官宣干旱,6个地区上半年干得追平1976年纪录,水管禁令一拉,居民浇花洗车都得偷偷来。
说句实在话,干旱对土坝就是往死里折腾。
水位骤降让坝体土壤裂得像龟壳,孔隙水压一变,稳定性直接垮台。
可暴雨更要命,2019年托德布鲁克水库两天就灌了一个月的雨,溢洪道被冲出好几米深的空洞,大坝核心都露出来了。
当时警察挨家敲门疏散1500多人,皇家空军调奇努克直升机倒400吨骨料,消防队从全国调24台水泵抽水,折腾好几天才稳住。
消防指挥官加文·汤姆林森后来回忆:“进水是排水的五倍,那晚真怕大坝下一秒就塌了”。
更糟的是,气候模型早给过警告:到2080年,英国引发山洪的强降雨概率要翻五倍。
偏偏英国的水库大多建在陡峭高地,那些硬邦邦的不透水岩层,雨水一冲就成了“洪水加速器”,裹挟着石头的洪水跑得比汽车还快,破坏力直接翻倍。
出了问题总得修,但钱成了最大的坎儿。
![]()
英国国家审计署算过一笔账:未来五年要花470亿英镑修老水库,还得新建9座。
这钱相当于好几个航母编队的造价,政府根本拿不出全款,就想涨市政税,最高档直接翻倍,网友在社交平台骂开了:“养老金都没涨,倒先涨水利税”。
今年2月倒是拨了26.5亿英镑搞防洪,重点修湿地当“自然缓冲带”,可这比起470亿的窟窿,顶多算“撒点胡椒面”。
更头疼的是法规跟不上,2021年托德布鲁克事件后搞的独立审查发现,现行规定还抱着几十年前的水文数据,压根没把气候变化算进去。
好在2023年改了环保法,以前水务公司维护不善最多罚几十万,现在敢偷懒就让它赔到肉疼,罚款上不封顶。
可老百姓的怨气还是没消,肯特郡有个小区,每家交了两万多维护费,结果就给游乐区添了根带蛀洞的原木。
居民拍了照片发网上,网友调侃:“这是给虫子修的游乐场吧”。
当然也有靠谱的变化,托德布鲁克修复时装了物联网传感器,坝体位移、渗流数据实时监控,预警响应从半小时缩到15分钟。
可这只是个例,大多数老水库还在“裸奔”,就像悬在山谷上的“定时水碗”。
百年前的洪水逼出一部法案,百年后的险情戳破“安全幻觉”。
英国的水库老得扛不动了,气候变得更极端了,470亿能堵上坝体的窟窿,却填不上气候变化的大坑。
核心得把“跟着老黄历走”改成“盯着天气变”,不然那些悬在头顶的“水碗”迟早砸下来。
![]()
这事儿不光英国得警醒,哪儿的老水利设施都得绷紧弦,气候不等人,人命更等不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