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一则“上海一夜店可现场结婚”的消息登上热搜,引来一堆调侃吐槽。当天,黄浦区民政部门回应称,这只是“限时4天的夜间结婚颁证体验项目”,目的是“助力黄浦夜经济”。
![]()
根据黄浦区民政部门回应,在这家夜店可以办的事有二,一是已在民政部门办完结婚登记的新人,可以选择参与在这家夜店举行的发证仪式;二是有意结婚的新人可以在该夜店预约登记结婚,而后移步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
人们不难看出,所谓“上海一夜店可现场结婚”纯属以讹传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仍需在政务大厅完成。然而,“夜店”与“结婚”两个关键词反差实在太大、冲击力太强,因此,事实以讹传讹后,出人意料成了一个吸引眼球的热门话题。
当前,各地都在探索公共服务形式的创新,当然值得鼓励。黄浦区民政部门向新人提供的只是一种选择,目的是“助力黄浦夜经济”,客观上可以满足年轻人对仪式感的多元需求。问题在于,当具有突破性的公共措施推出时,若不能让公众简单明了地看明白意之所指,确实可能在社会化传播中引发不必要的误读。同样,对一些新奇事物,公众应多一份冷静,把事情来龙去脉搞清楚再发表观点不迟。
撰文|李哲主编|李锦审核|朱宗威*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出品 | 潇湘晨报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