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有宠物的人,最怕的事情不是毛孩子拆家,而是毛孩子不拆家。
如果说猫咪喜欢手欠,总是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把瓶瓶罐罐推到地上;狗子就是喜欢“大面积轰炸”,无差别撕碎一切沙发靠垫书包和拖鞋。
但不管是猫是狗,一旦生病闹不动,带来的损失可能更大。毕竟如今给宠物看个病,那可经常是天文数字。
在某红书上,吐槽宠物看病贵的帖子几乎满地都是,“人感冒300,狗感冒3000”“1500买的小猫,治病又花了5000多”,根据2023年的数据,宠物手术的花费平均就在5000元左右,铲屎官压力山大。
甚至还有网友有过类似经验:购买到一只浑身是病的小猫后,连治病带营养接连砸进去不少钱,但回头非但没能拯救小猫的性命,反而自己搭进去一屁股债。
![]()
一面是宠物养不起、治不起,但一面却是宠物医院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就连被称为“中国宠物医院第一股”、坐拥1400多家分院的新瑞鹏集团近几年也是波折不断,先是因为招股书中的连年亏损导致美股上市失败,还在不久前传出了创始人不再管理公司业务的传闻。
而亏损似乎也是宠物医院行业的“常规现状”,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宠物医院的盈利率仅有10%~12%,宠物医院行业远远没有想象中那样暴利,甚至连“健康”都算不上。
2024年,我国的宠物数量首次超过了4岁以下孩童的数量,宠物行业从来没曾像如今这样发展迅速过,但即便是人人热捧的“朝阳行业”,为何从宠物主到从业者却都还是叫苦连连?
养个“毛孩子”,步步都是坑
下面是由数个真实事件“剪辑”出的故事:
在寒风天里,你路过小区边的花坛,突然听到一阵隐隐约约的喵喵声,走近一看,一只巴掌大的小猫正在用尽吃奶的力气朝你叫唤,就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你被小猫的求生意志所打动,决定给它一个温暖的家,当然了,这不仅仅是一段缘分的开始,也是你钱包一系列“考验”的开始。
首先,你决定带着小猫去最近的宠物医院体检一番,但是在进门之前心里却犯起了嘀咕,打开网上平台检索一番后发现这家宠物医院是出了名的“黑”,于是你又定了一家距离较远,但口碑却不错的医院。
![]()
在打了比平时快车要贵的“宠物专车”到指定医院,医生对着小猫一顿操作,又是取样又是拍片,小猫不会回答,只是一味喵喵喵,而你只能一边听着医生科普检测的重要性,一边默默计算费用。
宠物医院的工作人员建议你团购他们家的体检套餐,尽管比标注的价格已经便宜了不少,但算上材料费、X光费、传染病检测后,价格甚至比你的入职体检套餐要贵。
检测结果出来了,小猫患有耳螨、猫癣,以及长时间没吃好饭导致的营养不良及消化道感染,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一出来,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你还是倒吸一口凉气,不过为了拯救这个小可怜,花点钱也值得。
这时医生却告诉你,这已经很幸运了,这个小猫没有检测出“小猫杀手”级别的猫鼻支、猫细小和传腹等疾病,一旦发现检测出,那不光烧钱,还可能治不好白烧。
![]()
刚刚带着小猫在鬼门关面前走了一圈的你,也慢慢意识到烧钱的道路似乎刚刚开始。
你开始翻找自己的通讯录,想跟养宠物的朋友们取取经,了解一下养猫新手需要采购哪些东西,准备什么营养品。
得到的结论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有老家同学告诉你,猫没啥难养的,散装猫粮自来水就能养活,偶尔煮个鸡蛋喂点肉,猫随便活蹦乱跳。
公司养五只猫的同事随手甩给你一个购物清单,上面清晰地标注着0~3个月、3个月~1岁、1岁~3岁的猫分别适合什么猫粮、猫砂,还说猫喝的奶得是羊奶粉,化毛膏、猫罐头、猫条都各有讲究,xx品牌的猫粮最近刚爆雷,最好不要买……看得你头疼。
而养名贵布偶猫的朋友却跟你这么说:“工业猫粮都不靠谱!我现在都自己做猫粮,最好用新鲜牛肉、新鲜鱼肉,还得弄蔬菜补充纤维素……”,刚点完外卖的你首先排除了这个选项。
![]()
你还了解到,除了猫粮、猫砂的硬性支出外,小猫还需要每年做体检、打疫苗,到年纪之后需要做绝育,每一步都少不了开支。
等带着小猫回到家,给它上了药、喂了水和食物,小家伙终于安静了之后,你开始翻看养宠朋友们的各种往事。
有人养的狗因为做绝育不及时,罹患子宫肌瘤,做手术花了大几千;有人的猫因为肾脏疾病,在花了大笔资金治疗半年后仍然没有保住性命,主人正在考虑要不要再掏钱为小猫办一场体面的“葬礼”;也有人觉得自己所在城市的绝育费用太贵,专门驱车去另一个城市找医生给宠物做绝育……来回虽然折腾,但却能省不少钱。
看着刚捡回来的小猫沉沉睡去,脑壳发晕的你开始默默祈祷它能健康长大,它如果生病少一点的话,也算是给自己的钱包解压了。
![]()
从2015年开始,中国宠物市场的市场规模就开始以平均每年25.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了2024年,整个宠物市场的规模已经高达3002亿元。
增长的背后,一方面是养宠人的增多,一方面也是宠物开销的增加,而在这其中,宠物医疗是大头。
根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在3000多亿的市场规模中,宠物医疗相关产业的占比高达28%。
宠物医院规模的增长也侧面佐证了这一结论,有媒体统计,2025年9月份,我国宠物医院的数量已经接近4万家,相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000多家。
即便是蛋糕越来越大,对不少养宠人来说,“看不起病”和“不敢看病”仍然是常态。根据Frost & Sullivan的调研显示,2023年我国宠物主花在单只猫、狗身上的平均就诊花费为2390元和2786元,着实不是一笔小的支出。
而宠物医疗方面的专业保险,却在国内的覆盖率仅有1%,大部分宠物主甚至都不知道还能给自家的毛孩子上“医保”,等到生病需要掏钱时,才后悔自己当初没有买。
![]()
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宠物医疗行业看似“暴利”,但从从业者视角出发,却发现这生意同样难做。
铲屎官的“冤枉债”,该记在谁的账上
检测动辄数百,手术少说上千,宠物药品、保健品更是价格不菲。
不少养宠人都纳闷,有的宠物药和人用的药品主要成分看上去差别并不大,且剂量通常更低,但价格却贵了好几倍。
这么看来,宠物医疗行业怎么看都是个“油水很足”的行业,但实际上,宠物医疗行业,尤其是宠物医院,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
![]()
和大部分人印象当中不同的是,宠物医院很难赚钱,3年前的《2022年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指出,我国的宠物医院大概有55%的利润率不足10%,甚至还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医院处于亏损状态。
铲屎官们这下就纳闷了,自己掏了那么高额的诊疗费和药费,花在哪儿了?
其实,在宠物医疗行业的高消费之下,是同样不容忽视的高成本。
首先,位于一线城市的大型宠物医院,选址通常都在人群密集的社区或者商圈,房租成本本身就不低,更何况宠物医院需要的占地面积并不小,诊疗室、寄养室、手术室和仓储等都需要一定占地面积。
医疗器械和用品也是宠物医院的必要支出,尽管宠物个头普遍很小,但对医疗设备和诊疗条件的需求却丝毫不弱于人类,诸如X光机、B超机、生化仪器等机器的采购、维护,对任一家小诊所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
在宠物医院不享受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如此高额的成本几乎全部得要宠物主来进行买单。
当然,比起房租成本、硬件成本,人力成本才是宠物医院目前面对最大的难题。
要知道,虽然我国宠物多,但是和欧美等宠物经济成熟的地区比较,宠物医生的数量却远远达不到标准。
在欧洲地区,每千人拥有的兽医/宠物咨询等专业人士为0.42人,美国相对较少,为0.22人,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为0.03人,整个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但近两年来宠物市场发展迅速,宠物数量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专业院校培养从业人员的速度。既然从业人士不够,大的宠物医院就只能自行培养,而成本就这样水涨船高。
![]()
例如前文提到过的新瑞鹏宠物医院,人工成本就从2015年的22%一路飞涨到2022年的52%。
而人才的稀缺,也带来了另一大弊端,那就是大量“业外人士”想要趁着风口进来捞一笔,最终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不少宠物主对宠物医院都心存芥蒂,主要就是因为不少宠物医院的诊疗水平确实堪忧,在没有行业统一标准的规范下,宠物诊疗流程、诊疗效果可以钻的漏洞太多。在内卷大环境下,不少地方的宠物医生甚至和理发店的Tony老师一样背上了卖货的KPI,让不少宠物主心凉。
宠物主和宠物医院之间的信任越来越脆弱,这也让“风口行业”中的不少从业者根本感受不到“风”在吹拂——根据国联证券研报统计显示,近60%的宠物医院日均接诊量不足10例。
其实,宠物医疗行业想要健康发展,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建立规范、重建信任。
但这谈何容易?
谁是斩“乱象”的快刀
宠物行业从不缺乏触目惊心的“乱象”。
不久前,广东有一位博主曝光了本地的“灰色猫血库”,有部分血库公司在街上捕捉流浪猫之后肆意抽血,再把血液高价转让给宠物医院,等到宠物主急需输血时,这些血液很可能以800元/50ml的天价出售。
最终,宠物主为来历不明、高昂的血库买单,流浪猫获得了非人道的虐待,只有血库以及无良医院赚了个盆满钵满。
![]()
类似的乱象还有很多,包括天价宠药、无良“猫贷”、黑心宠粮和医生,都是在利用养宠人的爱心和同情心,以及行业上下游复杂关系带来的信息差,收割一波波韭菜。
而想要彻底根除这些乱象,有且只有一个手段:如同快刀斩乱麻一样,让宠物行业的信息流通尽可能地规范化、透明化。这样一来,不光从业环境会变好,而消费者也会获得极高的便利。
那么,是谁来做这个“斩乱麻的快刀”?
从政策层面的关注和调节自然是当下的“版本答案”,但是宠物市场发展速度太快,监管部门很难跟得上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灰产”增殖的速度。
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可以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毛细血管的年代,来自网络平台的助力,可能才是当下宠物行业最高效、最便捷的改进方法。
但“整顿行业”十分困难,宠物行业错综复杂,从宠药、宠粮的生产研发到仓储、零售;再到宠物医护人员的培训、就业;宠物保险产品的完善和普及;甚至科学养宠内容的科普,以及养宠消费者的日常服务。
能把如此多看似杂乱的项目梳理清楚,其难度可想而知,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互联网大厂决定来啃一啃这块硬骨头,其中就有京东的身影。
从外卖到汽车,京东近几年跨界动作不断,但是每一次跨界,似乎都带着“行业整顿者”的气势。
2021年起,京东健康就已经介入宠物健康领域,并且利用其强大的供应链梳理能力,以及多年来靠技术和服务积攒的用户信任,迅速拥有了行业头部的影响力。
![]()
供应链应该是宠物医药行业最为复杂的“黑箱区域”,过去宠物主了解宠药,只能通过朋友介绍或者医生科普,信息流通严重不畅。
而京东健康则从最擅长的供应链环节入手,对合作宠药企业和厂家采取严格的国家GMP标准认证,凭借其生物制剂资质,以及完整的冷链体系,保证货源正品可溯。并且京东还利用平台影响力,牵头成立了“京东宠物健康好宠药联盟”,和国内外大厂诸如勃林格殷格翰集团、欧博方集团达成深度合作。
在10月24日结束的京东健康宠药盛典上,京东宠物健康业务负责人温梦迪表示:“京东健康一直坚持引入有质量的好药,这些品牌值得让更多的用户知道。”
大平台的集中采购和透明定价,极大程度上遏制了宠药领域原本的“随意报价、过度操控”乱象。
通过效率提升,在2024年,京东平台处方粮成交额增速超3.6倍,专科治疗用药成交额增速超过90%。
此外,京东健康还在宠物问诊环节展现了一贯的高超技术力和行业整合力。
![]()
不少宠物主在带着宠物就医之前,都处于一种“盲目状态”,宠物不会说话,不会描述自己的病痛,宠物主专业知识不足,不知道应该做哪些检测,在迷茫之余还担心被不良医院坑,经常错过治疗时机。
为此,京东健康特地搭建了自己的在线宠物医院体系,汇聚超5500名执业兽医师入驻,24小时为宠物主答疑解惑,并与线下超2400家动物医院建立合作。
当然,在线宠物医生并不是要“抢”宠物医院的饭碗,而是通过在线医生的专业性和便利性,为宠物主提供便捷、最便利的健康咨询,提高救治宠物的效率。
而在线医疗平台也能通过其规模化和信息透明度,倒逼线下宠物医生行业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未来,京东宠物将在“医、检、药、险”四个方面全面布局,在解决了宠药和问诊难题后,京东健康还在宠物保险渗透率低的问题上出手,推动宠物保险进一步普及。
能让京东成为“行业快刀”的原因很多,“信任”绝对是其中的根本,在宠物主普遍对行业的信任度欠缺的当下,京东积攒出的“快速、高效、正品”平台印象,就成了宠物行业最稀缺的能力。
毛孩子们通常都相信,留在自己的主人身边就能获得温暖和安全,这份信任也是支撑宠物主和宠物一起走下去的动力。
而作为宠物主,也值得一个更透明、更专业和值得信任的行业,才能保护这份“温情”不被辜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