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一生没伐蜀?光蜀汉这4大猛将就够他喝一壶。
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之所以能够成功,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其必然性在于当时蜀汉确实内忧重重,内部非常不团结,确实是剿灭的最佳时机。偶然性在于邓艾偷渡阴平这一招,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存在其冒险性,若非偷渡阴平,魏军可能在剑阁也将无功而返了。
![]()
纵观公元263年魏灭蜀的整场战役,有不少的蜀将投降,非常致命。第一个阳安关守将蒋舒,很致命,导致汉中门户失守;第二个江油城池太守马邈投降,导致邓艾军队直接抵达了涪城,掐住了蜀汉的大粮仓中转站。第三个绵竹最后一战主帅诸葛瞻冒险决战,导致了被邓艾大军全军覆没。很显然,到了公元263年,蜀汉末期确实没能打能守的大将了。
而司马懿去世于公元251年,诸葛亮去世于公元234年,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一生都没再伐蜀?其实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元251年前,蜀汉还存活着以下4个大将,守土是绰绰有余的,毕竟汉中郡其实是易守难攻的。
1、王平
公元234年-公元237年,王平是副手,副车骑将军吴懿住汉中,又领汉中太守。公元237年-公元246年,王平是主帅,在汉中防备曹魏,统领着3万左右的汉中军区兵马。有王平这样善于防御的大将在,蜀汉还没到被灭的时候呢,因为曹爽用兴势一战已经表明了,主帅王平+副将护军刘敏,这一个班底防守汉中是绰绰有余的。
![]()
2、蒋琬
《华阳国志》记载:冬十二月,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更拜王平以前护军署大将军府事。公元238年的时候,趁着司马懿带曹魏中央军远征辽东公孙渊的时候,蒋琬甚至有想过带军北伐的,那段时间,蒋琬本人也在汉中屯兵待过,蜀汉整体还是非常团结的。
3、费祎
《三国志》记载了:涪县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王平本策。这是兴势之战,曹爽十多万大军进攻汉中,王平把守住了,与此同时费祎也赶紧率军北上支援汉中了,当时主心骨是费祎,费祎在,整体还是团结的。哪怕司马懿来攻,也很难短时间取胜。
4、夏侯霸
而高平陵政变后,蜀汉反而还多了一员大将,那就是夏侯霸。《三国志》记载:后十八年,姜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夏侯霸也是老将了,经验非常丰富,常年在关中、汉中和陇右地区打仗,地形地理都很熟,也不好对付的。
![]()
有一说一,司马懿不伐蜀是明智的,因为在公元251年前,还有以上至少4个大将在的,都是死忠,整个蜀汉大将班底还是硬朗的,足够司马懿喝一壶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