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早晨8点,阳光刚漫过赵德华生鲜超市的屋檐,只听见“哗啦”一声,超市卷帘门就被拉了上去,蔬菜区湿漉漉的水汽扑面而来。
超市负责人赵德华和员工麻利地摆货。“阿姐,这么早!”他抬头看见熟客,咧嘴一笑,顺手挑了两个饱满的苦子果递过去:“今天的苦子果新鲜,拿去和酸笋煮汤喝!”
赵德华的生鲜超市开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姐告路。2000年,18岁的他揣着几百块钱,从老家保山龙陵来到位于中缅边境的瑞丽。
“那会儿老家都传,瑞丽‘找吃处’(干活的地方)多,就想来这里找活干。一晃眼,都25年了。”他手上整理着蔬菜,思绪却已飘回到从前。
![]()
赵德华家超市里的蔬菜区。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刚到瑞丽时,没啥好门路,赵德华只能去工地打工。“瑞丽的建设,也有我的功劳。”他哈哈笑着说。
“年轻人不能总在工地耗着。”两年后,赵德华去给当地一家超市开货车。方向盘握了两年,超市负责人看他踏实,让他管理店铺。
赵德华上了心。管货时紧盯进货渠道,算账时留意价格波动,客人来了主动搭话。“那时候就懂,力气活不长久,得学真本事。”他擦了擦货架,语气真诚。
攒了些积蓄后,赵德华和妻子在姐告路开了家景颇味饭店。“我媳妇是瑞丽本地景颇族,菜的口味由她把关。”他说。
2020年,隔壁超市转让,他接手过来。后来,他向瑞丽市烟草专卖局申请了零售许可证,客户经理常上门指点,熟客越来越多,小店生意愈发红火。
![]()
入夜,江边广场上群众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番楠摄
在瑞丽,像赵德华这样的外地创业者还有很多,江西上饶小伙岑志鹏便是其中之一。
2015年,刚满20岁的岑志鹏,带着行李跟舅舅来到瑞丽。“听说瑞丽是口岸城市,包容性强,发展前景好。”他坐在店里的茶桌旁,语气里带着当年的期待。
去年5月,岑志鹏凑了80万元,在瑞江路开了家零售店,并向瑞丽市烟草专卖局申请了零售许可证。在瑞丽市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的指导下,店铺的货物调配和商品陈列得到专业规划,生意很快走上“快车道”。“现在每个月营业额能有20多万元。”他笑着端起茶杯。
这些年,传统零售店不好做,光靠“摆货卖货”留不住人。想突围,得琢磨新法子。
赵德华的超市挨着居民区,他脑子活络,特意增加了新鲜蔬菜和生鲜品类,方便街坊买菜。附近村寨办婚丧宴,也爱找他供货。
生意越做越顺,赵德华在瑞丽城区开了第二家、第三家店,三家店每月零售额超过60万元。
岑志鹏也有自己的招。他在店里隔出个小区域,摆上茶桌和藤椅。客人来买东西,不管买不买,都能坐下来喝杯普洱茶,聊几句家常。
作为中缅边境的重要口岸城市,瑞丽依托区位优势,这几年把“夜经济”做得“热气腾腾”。赵德华的超市挨着酒吧、KTV,夜间人流量大,他干脆延长营业时间,每天开到凌晨两三点。“每月营业额,晚上能占六成。”他掰着指头算,话语里都是满足。
岑志鹏也盯上了“夜经济”,在零售店附近开了家走松弛风格的酒吧。“每天营业额能有8000块左右。”他说。
为更好地服务零售客户,德宏州烟草专卖局制定了客户服务工作指引,引导客户经理队伍实现“三个转型”:由管理向服务转型、由综合向专业转型、由个体服务向团队服务转型。同时,结合工作实际,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系统开展营销队伍培训,确保客户经理的“技能包”能适配业务新变化。
政策暖心,创业者敢拼,赵德华和岑志鹏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每天晚饭后,赵德华爱去散步,把店交给请来的员工打理。从姐告路走到瑞丽古城,再慢慢走回来,一趟要一个多小时。
妻子爱去瑞丽江边的江边广场跳民族舞。赵德华去看过,笑着说:“没啥章法,一群人跟着音乐晃,怎么开心怎么跳。”
看得出来,赵德华早把瑞丽当成了家。而为留住这些创业者,瑞丽市推出了不少实招:从简化证照办理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到解决居住难题的“人才公寓”,再到为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的金融贴息和税费减免政策,这些举措直指创业者最关心的门槛、成本和归属感问题。
政策精准“滴灌”,创业者敢闯敢干。这样的“双向奔赴”,让瑞丽这座边境小城的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等大(理)瑞(丽)铁路通车后,来瑞丽的人肯定更多。”赵德华望着店外的街景,眼里满是盼头,“到时候,我们的日子还能更红火!”(程浩、番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