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林盈 李昌乾
“爷爷奶奶们,今天的编织包课就上到这里啦,大家一起来合影吧!”福州市鼓楼区“树兜幸福里”长者食堂,每周的趣味课程总能收获一众社区“老同学”的踊跃报名。爷爷奶奶们举着精心制作的编织包,笑容灿烂地互相拍着短视频、合影留念。
![]()
社区老人展示自制编织包成品。人民网记者 李昌乾摄
收起作品,食堂中饭香飘出。两荤一素一汤,“长者价”只要十元出头。老人们转头便到窗口排队打菜,“饭搭子”们有说有笑地围坐着,吃起晚餐,其乐融融。
“这里明厨亮灶,饭菜也做得好吃,附近学校的很多小孩也来吃,到了饭点热闹得很。”街坊刘阿姨是长者食堂的忠实“食客”,说到食堂总要竖起大拇指,“省了我好多买菜做饭的工夫,菜式多、煮得又软烂,很喜欢来这边吃。”
住在近旁小区的赵爷爷也是食堂的拥趸,他见证了“树兜幸福里”从小食堂到综合生活圈的升级。
“刚开始我只是在这吃吃食堂,后来也会在这里逛逛。不但有便利店、零工就业驿站,还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四点半课堂、共享自习室、健身房、户外球场等等场所,服务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有人气了。”老赵夸道,“尤其是每周会在这里办义诊,有时候会上养生课,我们老人都很喜欢。”
作为福州的中心城区,鼓楼区人口稠密,群众对社区服务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一个提供老年助餐的食堂,到解锁各种“食堂+”场景,“树兜幸福里”落成投用后,成为集“医、食、学、行、购、托、健、养、业、情”十大民生服务元素的社区综合体。这个“一刻钟幸福圈”,可辐射3个街道、7个社区,服务人口约5万人。便捷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服务让许多老人从“养老”走向“享老”。
![]()
“树兜幸福里”长者食堂以优质服务受到周边居民欢迎。树兜社区供图
围绕长者食堂展开的社区服务如此周到,怎样保障运营的可持续?为此,福州进行了多方面创新。
场地方面,由政府统筹提供场地资源,推动全市232处养老服务设施、63处机关企事业单位存量用房无偿用于长者食堂建设。
资金方面,福州根据长者食堂场所面积、租期长度、考评结果,按照每个点最高60万元的标准,给予建设、租金和示范补助。目前,福州市级已发放各级长者食堂奖补资金4357.468万元,其中中央福彩公益金197.5万元、省级福彩公益金1590万元、市级福彩公益金2569.968万元。
在政府补助基础上,一些长者食堂还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志愿做一点”方式,拓宽资金来源。对连续两年捐资1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冠名权,形成稳定多元的资金来源。
以往经验显示,要让便民服务办得长久,市场化支持必不可少。福州市在长者食堂推行“一菜两价”,面向社会开放。物美价廉、干净放心的餐饮吸引社会就餐人群,“长者价”也能保障老人吃好吃饱,目前来看,市场化收入反哺公益运营成效显著。
在建设模式上,福州也构建了多元协同的服务体系:发挥养老服务企业主力军作用,依托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快速布局;强化国企担当,由福州市城投集团等打造“福粥”“颐悦”等品牌;借助餐饮企业中央厨房优势,建立“旗舰店—中心食堂—助餐点”三级配送网络,实现高效覆盖。
截至目前,福州全市已建成609家长者食堂,实现五城区及其他县(市)区政府驻地乡镇社区全覆盖。
福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艺萍表示,福州市将根据老年人口分布与助餐需求,持续优化长者食堂网点布局,鼓励优质餐饮企业通过设立老年专区、提供优惠餐食等方式参与助餐服务,深化“食堂+”服务融合,拓展健康、文娱等场景,推动长者食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服务能力,系统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专业性与普惠性,持续擦亮“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服务品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