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原本不算主流的“耳光力量大赛”因为一位中国选手的参赛,突然成了舆论焦点。通背拳弟子赵鸿刚,在UFC老板白大拿创办的耳光力量大赛上惨遭对手KO,脸部被打得口鼻喷血、眼眶骨折。
![]()
视频传开后,网友震惊又愤怒,认为这不仅是赵鸿刚个人的失败,更是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羞辱,留言里满是“打了和尚满寺辱”的声音。
更让人议论纷纷的是,赵鸿刚的师父、通背拳代表人物鸽武缘(本名陈阔)迟迟没有出面回应。陈阔是短视频平台的知名“武林网红”,坐拥几百万粉丝,平日里以表演“打砖头、劈西瓜、徒手砸易拉罐”等“武林绝技”吸粉无数。
他的作品播放量动辄上千万,也吸引过UFC名将张伟丽、李景亮前来拜访交流。按理说,这样一位以传承通背拳为名的师父,在弟子遭遇惨败时,理应有所表示。然而,陈阔的社交媒体页面风平浪静,签名仍旧是那句“喜欢信鸽”,全然没有提起徒弟或比赛的字眼。
![]()
这份沉默,迅速点燃了网友的不满。有粉丝指责他“顾左右而言他”,有人质问“你平时说的血性哪去了?”,更有人直接评论:“把徒弟推上擂台赚噱头,出事了自己装聋作哑,这哪像个师父?”舆论压力汹涌而至,陈阔却始终没有正面回应。
八极拳名家仇宝龙早在事件之前就曾公开批评陈阔,称他的视频全是“江湖腥活”,表演多于实战,甚至直言“陈阔就是假把式,为了流量哗众取宠”。赵鸿刚的惨败,无疑让这番质疑再次被提上台面。面对陈阔粉丝的反驳,仇宝龙也不退让,他反唇相讥:“你们说张伟丽、李景亮都去拜访陈阔,那为什么不理我?因为我不会装,不会表演罢了。”他还指出,这些拜访往往是团队安排的商业合作,“流量时代,人捧人高,各取所需”,并非真正的武术交流。
仇宝龙的说法虽尖刻,却让不少旁观者开始重新思考“网红武术”的真伪。那些短视频里的“铁砂掌碎砖”“通背拳震瓶盖”,到底是真功夫,还是镜头剪辑下的视觉表演?赵鸿刚被扇飞的画面,与陈阔镜头里的“无敌气劲”形成强烈反差,也让很多曾相信“传统武术能战”的网友陷入尴尬。
![]()
与此同时,陈阔的团队似乎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部分账号开始发布为赵鸿刚鸣不平的内容,声称对手体型巨大、打法犯规,是“以大欺小”。还有人刻意塑造赵鸿刚“硬汉不倒”的人设,试图把舆论导向“精神可嘉、虽败犹荣”的方向。但这些努力效果有限,因为网友关注的焦点早已转移到陈阔身上,为什么不出来?为什么不替徒弟出战?
更有不少观众直接留言:“陈师傅,要不您上场打一场?不为别人,就为通背拳正个名。”但陈阔依旧保持沉默,有人说他在避风头,也有人认为他根本不敢接这个茬,因为一旦上场输掉,可能彻底打破他“武林大师”的人设。
事实上,这场事件已经不仅仅是一次格斗比赛的结果那么简单。它撕开了网络武术表演的面具,让“真功夫”与“流量包装”的边界变得模糊。通背拳、八极拳、咏春拳……这些在影视作品中充满神秘感的传统武术,一旦被推上真实对抗的擂台,就要面对现代格斗体系的检验。而陈阔的沉默,恰恰成为一种象征,传统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不再能用几段短视频掩盖。
![]()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次事件对陈阔的品牌影响可能非常大。他的通背拳培训课程、武术体验馆以及直播带货,都建立在“真功夫”的人设之上。一旦舆论方向转为“假武术代表”,不仅粉丝信任度下降,商业合作也可能受损。与此同时,赵鸿刚的伤势仍在恢复,媒体拍到他出院后戴着墨镜、面部肿胀明显,他本人没有责怪师父,但一句“我尽力了”让不少网友心酸。
事件还在发酵,真相未有定论。有人认为陈阔迟早会出面回应,也有人相信他会选择让时间冲淡热度。但无论如何,这场“耳光”打的不只是赵鸿刚,更打在所有信奉传统武术荣光的人心上。
那么大家对此又是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