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脊)膜补片防水渗透性能测试仪
本文由威夏科技提供!
威夏科技 硬脑(脊)膜补片防水渗透性能测试仪方案
一、产品定位与标准符合性
面向硬脑(脊)膜补片的防水渗透性/静水压耐受验证,覆盖YY 0500-2021 第A5.3.5条与YY/T 1816-2022相关条款的试验方法,用于表征在规定压力下水介质对补片的渗透行为与极限耐受压力。
采用PLC+ARM及触摸屏控制,内置压力/力值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支持中英文界面、参数配方、自动判定、结果留存与机载打印,便于质控与审计追溯。
适用样品:各类硬脑(脊)膜补片(生物补片、合成补片、复合补片等)在平面状态下的防水渗透性能评估。
![]()
二、关键规格参数
测试项目:水渗透量、水渗透压、防水渗透性(可扩展顶破强度)
压力范围:低压段0–1 MPa,高压段1–10 MPa(精度均为±0.1%FS)
压力控制:气压法加载,速率0–70 kPa/s可设;高低压管路内置且可切换
夹持面积:100 mm²(平环形夹具,样品夹持稳定、边界可控)
夹具与耗材:夹具1套,配套胀破膜1片(可按规格扩展)
气源要求:外接气源;当测试压力>1 MPa时需自备氮气钢瓶+减压阀
人机与打印:7英寸触控,PLC控制,嵌入式打印机
电源与功率:AC 90–240 V / 50 Hz,整机功率70 W
环境条件:建议20±10℃、湿度<85%RH,洁净干燥、无强腐蚀气体
其他:支持参数配方、数据导出、审计追溯(按机型配置)
注:不同厂商在夹具细节、扩展模块与软件报表上会有差异,最终以技术协议与合同为准。
三、测试原理与流程
原理概述:将样品置于弹性薄膜上方,用平环形夹具固定;在薄膜下方充入水介质并加压,记录压力-时间/位移曲线;当出现第一滴连续渗漏或达到设定极限压力时停止,据此评价防水渗透性与耐受压力。
标准方法要点:按YY 0500-2021 第A5.3.5条与YY/T 1816-2022设置初始密封、加压速率、判定准则(如渗漏判据、破裂判据)与试验环境条件。
建议流程:
样品预处理:按标准进行清洗/浸润/状态调节;
装夹与密封:选择与样品外径/厚度匹配的夹具,确保同轴与密封;
参数设定:设定起始压力、加压速率、目标压力/保持时间、渗漏判定阈值;
运行与判定:启动试验,系统自动记录曲线并判定合格/不合格;
结果输出:打印/导出压力–时间曲线、渗漏时间/压力、最大耐受压力等原始记录与结论。
![]()
四、选型与使用建议
标准匹配:优先确认设备方法学与数据处理满足YY 0500-2021 第A5.3.5条与YY/T 1816-2022的试验条件与判定条款;涉及顶破极限评估时,可选用同一平台扩展的“顶破强度”模块。
量程与速率:常规防水渗透验证多在kPa–MPa范围,建议选择具备0–1 MPa高精度低压段与1–10 MPa高压段切换能力的机型;加压速率0–70 kPa/s可覆盖多数条目,特殊需求在技术协议中明确。
夹具与耗材:关注夹持同轴度、密封圈材料与介质相容性;多规格生产建议建立规格–夹具对应清单与密封验证程序,降低系统泄漏对结果的干扰。
数据合规:启用参数配方、审计追踪、机载打印+U盘导出等功能,完善原始记录与电子台账,便于ISO 13485/医疗器械GMP审核与跨批次比对。
安全与维护:当测试压力>1 MPa时务必使用氮气钢瓶+减压阀并做好管路与接头气密性检查;定期进行传感器校准、密封件更换、气路检漏与软件备份,确保长期稳定与数据可靠。
威夏科技“让世界发现品质”
以精准检测助力中国高品质医疗器械走向世界,让世界发现中国品质,为中国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