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个下雨的晚上,陈先生在北京的法院里坐着,李女士递过来一叠欠条,加起来将近二十万,每张写着三千块或五百块,注明是“今晚亲密行为预支费用”,十年间李女士积攒了六百多张这样的纸条,还专门用本子记录下来,法官最终认定这些欠条无效,认为感情不能通过合同约束,判决两人离婚。
![]()
他们俩的关系并不是从结婚开始就这样,陈先生和李女士在2013年夏天酒吧相识,彼此感觉挺投缘,一年后两人就领了结婚证,陈先生在彩礼上出了二十八万,婚后也一直对妻子很好,但问题出在新婚当晚,李女士突然拿出一张纸条要陈先生签字,还说“今天这事得记下来”,她解释说这样做是怕丈夫以后变心,这话听起来像开玩笑,后来却真的成了家里的规矩,每次亲密前陈先生都得先签一张条子,不然李女士就不愿意。
![]()
她不是冲着钱财来的,至少刚开始不是这样,这姑娘可能从小见过太多感情破裂的事,或是自己在这上面吃过亏,便觉得爱情这东西实在靠不住,于是想用白纸黑字把“爱”给定下来,可问题是,爱哪能用数字去衡量呢,她把婚姻看成一种投资,把亲密当作成本,把丈夫当成客户,甚至还引用《婚姻法》,说财产可以约定,那么情感也应该能算得清账,这种说法听着似乎有道理,实际上却根本行不通。
![]()
现在很多人把感情当作任务指标,微信回复消息快慢代表在乎程度,红包大小等于爱的分量,购物车清空算作付出证明,陈先生十年没有反抗这件事,不是因为他傻,是他逐渐适应这种冷冰冰的相处模式,陈先生心里明白这不是爱,但他找不到解决办法,当亲密变成交易,两个人就不再是伴侣关系,而是合作方,甚至是债主和欠债人的关系。
这些欠条看起来是真的,上面有签名、日期和金额,但法律上不认可这些东西,法院明确说过,夫妻之间的感情互动不能用借债关系来约束,即使李女士真的写了字、按了手印,这些也不具备法律效力,因为感情不是商品,不能标价买卖,李女士用所谓的证据包装她的控制欲,结果被法律驳回,这件事提醒大家,不是所有写下来的东西都合法,尤其是在夫妻之间。
![]()
我见过很多夫妻争吵,争吵的内容涉及房子、孩子和工资问题,但像这样连亲密行为都要留下收据的情况确实少见,这已经超出婚姻问题的范畴,触及人性层面,当一个人开始用金钱标准衡量亲密关系时,这种关系就已经失去生命力,陈先生十年间没有选择离开,是因为他对这段感情仍抱有希望,直到他亲眼看到那本记得密密麻麻的账本,才真正意识到——有些东西,无论签署多少文件都无法重新获得。
这事闹到法院,不是为了钱的问题,而是为了男人的尊严,一个男人能够忍受贫穷的生活,却很难接受被人当成取钱的工具,一个女人可以要求得到安全感,却不应该把爱情变成合同的条款,婚姻本来就不是生意场上的交易,不需要天天对账算钱,如果连拥抱一下都要先算清楚账目,那这样的日子过再久也没有意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