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美国最高法院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案开庭辩论,只剩最后3天时间。在这个节骨眼上,特朗普打起退堂鼓,宣布不出席关税听证会。与此同时,奥巴马火力全开,痛批其无法无天。那么,这场听证会有多重要?特朗普又为何不去了?
八月底,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已以7:4的投票结果裁定,《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并未授权总统对多个国家大范围征收关税。特朗普政府不服,提起上诉。最高法院定将于11月5日举行听证会,听取双方辩论。
![]()
当地时间11月2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向记者表示,他不会去参加听证会,理由是不想分散公众对这项裁决的注意力。尽管特朗普不去了,但他对这件事还是很关注的,就在几小时后,他在“真相社交”上声称,这起案件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案件之一”。若总统不能使用关税手段,美国将在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竞争中陷入被动,甚至可能“走向国家毁灭”。
毕竟,这场开庭辩论将是一场关乎总统权力边界、贸易政策方向,以及美国政治生态的重大考验。如果特朗普败诉,不仅其核心贸易政策将被推翻,美国政府还可能需要退还数百亿美元的关税收入。相反,如果胜诉,特朗普的总统权力将被大幅扩张,未来任何一任白宫主人都可能拥有更广泛的经济干预权限。
实际上,这场关税听证会也是对特朗普扩张行政权的一次检验。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一直以“美国优先”为旗号,将关税视为施压和谈判的主要工具。4月份,他对全球发起贸易战,宣布对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征收10%“基准关税”,并额外加征“对等关税”。而这些措施不仅让全球供应链震荡,也让美国人自己吃到了苦头。
![]()
根据耶鲁预算实验室估算,特朗普政府2025年的关税政策将导致美国价格水平上涨1.7%,平均每个家庭年收入损失约2400美元。皮革制品短期价格上涨36%,服装上涨34%。事实上,问题的核心并不只是经济成本,而在于法律基础。
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本意是为总统在“国家安全威胁”的情况下,采取经济措施提供临时授权,而不是让总统长期对盟友和全球市场征收关税。两级法院都认定,特朗普的做法已超出法律赋予的范围。换言之,这不仅是贸易纠纷,更是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博弈。
因此,政治层面的反弹更为激烈,美国参议院近日以51票赞成、47票反对通过决议,要求终止特朗普的全面关税政策。虽然众议院共和党掌控多数,使该决议难以最终生效,但这一投票结果已显示,国会内部对总统经济权力的不满正在积累。
![]()
就在白宫与法院角力的同时,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火力全开”。他在出席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的民主党竞选集会时表示,特朗普让国家陷入“无法无天和鲁莽”的泥沼。奥巴马批评特朗普关税政策“杂乱无章”,国会共和党人又“不敢约束他”。他讽刺说,现在的美国“每天都是万圣节,但只有恶作剧,没有糖果”。他还嘲笑特朗普“在政府停摆期间,仍忙着翻修白宫、建舞厅”,称这正说明了特朗普政府“脱离现实”的本质。
这些压力让特朗普团队不得不开始调整策略。一方面大幅扩大了关税豁免范围,免除了数十种商品的“对等关税”,包括黄金、LED灯、部分矿物和化学品。另一方面,他们转向法律基础更牢的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主张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征税。
可以说,特朗普选择不出席听证会,表面上是“尊重司法独立”,实质上是避免政治风险。一旦败诉,他可以将责任转嫁给法院;若胜诉,他又能以“尊重制度”的姿态收获政治加分。这种策略性的“退堂鼓”,正是特朗普一贯的政治手段,永远不亲自承担风险,却始终掌控舆论焦点。
![]()
总之,特朗普选择退后一步,并不代表软弱,而是一次谨慎的布局。他知道,哪怕输了官司,也能以“被体制阻挡”的姿态继续激发选民情绪;反之,他将拥有前所未有的经济权力。这场官司,不仅是关税之争,更是权力的博弈,是美国制度自我测试的一面镜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