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继军
第六章 深夜护苗
樱桃苗栽下的第三个月,梧桐坡遇到一场倒春寒。夜里刮起了北风,还夹杂着冰粒,阿桐躺在床上,听着窗户纸被吹得“呜呜”作响,心里直打鼓。
“睡不着?”陈老实的声音在黑暗里响起。
“嗯,担心树苗。”阿桐坐起来,披上衣服,“刚长出来的新叶嫩得很,经不住冻。”
“我去看看。”陈老实摸索着要下床,被阿桐按住了。
“我去就行,您歇着。”阿桐拿了手电筒,抓起墙角的塑料布就往外跑。
夜幕漆黑一团,北风刮在脸上像刀子。阿桐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樱桃地跑,远远就看见地里有个模糊的身影,正弯腰往树苗上盖东西。
“谁?”他喊了一声。
“是我。”是李叔的声音,“我看天不对,就过来看看,想把塑料布盖上。”
阿桐心里一热,跑过去帮忙:“李叔,您咋也来了?”
“这苗跟娃一样金贵,冻坏了咋整?”李叔喘着气,手里的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响,“我叫了阿强和兰花,他们应该也快到了。”
话音刚落,就见两个手电筒的光柱从坡下晃上来,是阿强和兰花,两人手里都抱着稻草。“桐哥,李叔!”阿强喊着,“俺们带了稻草,能给树苗挡挡风!”
四个人手忙脚乱地给树苗盖塑料布、铺稻草,风太大,这块刚盖好,那块又被吹起来,只好用石头压住边角。忙活了大半夜,总算把大半的树苗都护住了,四个人冻得手都僵了,互相看着对方冻红的鼻子,哭笑不得。
“这下能睡个踏实觉了。”李叔搓着手说。
回到家时,天已经蒙蒙亮了。阿桐刚想倒头睡会儿,就听见院外传来吵嚷声,好像是王老五在跟人吵架。他披衣出去,看见王老五正和一个陌生男人抓扯,旁边还站着个哭哭啼啼的女人。
“咋回事?”阿桐走过去问。
“这混蛋!”王老五指着陌生男人,气得脸色通红,“他是兰花的前夫,听说兰花在这儿挣了钱,就跑来找茬,想把钱要走!”
那男人三十多岁,一脸横肉,看见阿桐,梗着脖子说:“我跟我媳妇要钱,关你屁事?”
“我早就跟你离婚,已经不是你媳妇了!”兰花哭着喊,“那钱是我自己挣的,凭啥给你?”
“你挣的?你在这穷山沟能挣啥钱?指不定是跟哪个野男人混来的!”男人的话越说越难听。
阿桐皱起眉:“兰花的钱是她在樱桃园干活挣的,光明正大。你要是再胡咧咧,我就报警。”
“报警?你吓唬谁呢。”男人说着就要去拽兰花,“跟我走!把钱给我拿出来!”
“住手!”陈老实拄着拐杖从院里出来,往两人中间一站,“这是梧桐坡,不是你撒野的地方!兰花在这儿帮着种樱桃,是为村里干事,谁敢动她一根手指头,先问问我这把老骨头答应不答应!”
周围渐渐围了些村民,刘婶看着兰花可怜,忍不住说:“兰花是个好姑娘,天天起早贪黑干活,那钱来得不容易……”
“就是!”二娘也帮腔,“你这人咋这么没良心啊?自己不干活,还想来抢女人的钱?”
陌生男人见这么多人护着兰花,气焰不再那么嚣张,但还是嘴硬:“我……我是她前夫,她的钱就该有我一半!”
“她跟你已经离婚,她挣的每一分钱给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你要是再闹,我现在就打电话,让派出所来解决评!”阿桐掏出手机,做作要拨号的样子。
男人看见手机,眼神闪烁了一下,大概是怕真闹到派出所,狠狠瞪了兰花一眼:“你等着!”说完,骂骂咧咧地走了。
兰花看着他的背影,蹲在地上哭得更凶了。阿桐走过去,递给她一张纸巾:“没事了,有我们在,他不敢再来。”
陈老实叹了口气:“兰花,要是不嫌弃,就先在村里住下。樱桃园正缺人,你踏实干活,没人敢欺负你。”
兰花抬起头,泪眼汪汪地看着大家,点了点头。
这场风波过后,兰花干活更卖力了,也跟大家越来越亲近。王老五看她的眼神,也多了几分不一样的东西,有时会偷偷塞给她两个烤红薯,或是帮她多扛两捆杂草,虽然嘴上还是不饶人:“看你干活笨的,要不是我帮你,天黑都弄不完。”
樱桃园的管理渐渐走上了正轨。刘技术员隔三差五就来指导,教大家如何剪枝、施肥、防病虫害。阿桐买了台小型喷雾器,王老五学着用,一开始笨手笨脚,把药水喷到自己脸上,后来倒成了熟练工,还总吹嘘:“这玩意儿,比我以前打农药的家伙什先进多了!”
转眼到了夏天,樱桃树的新枝长得有半人高了,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光。阿桐算了笔账,除去买苗、施肥、雇人的钱,手里的钱还够撑到年底,但明年的肥料钱和管护费还没着落。
“要不,咱们搞点副业?”阿强提议,“我看镇上有人收山货,咱们这后山有野核桃、野枣,摘下来能卖不少钱。”
“这主意不错。”阿桐点点头,“还能让大家多挣点零花钱。”
说干就干,阿桐组织村民去后山摘山货,王老五熟悉山路,自告奋勇当向导。兰花心细,负责分类、打包。李叔去镇上联系收购商,价格比村民自己去卖高了不少。
半个月下来,光山货就卖了五千多块,除去分给村民的,樱桃园还剩了两千,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刘婶拿着分到的钱,笑得合不拢嘴:“这钱挣得容易,比种玉米轻松得多!”
这天,阿桐正在樱桃园查看新枝生长情况,赵支书兴冲冲地跑来了:“阿桐,好消息!镇上要搞乡村振兴项目申报,你这樱桃园符合条件,要是能评上,能给不少补贴呢!”
“真的?”阿桐又惊又喜。
“当然是真的!”赵支书递给他一份文件,“你赶紧准备材料,我帮你递上去。这可是个好机会,能让你的樱桃园名气大起来!”
阿桐看着文件,心里激动不已。他知道,这不仅是钱的事,是对樱桃园的认可,能让村民更有信心。
他立刻回屋准备材料,陈老实凑过来看:“需要帮忙不?”
“爸,您帮我想想,咱这樱桃园有啥特色?”
陈老实想了想:“咱这地是清河的水浇的,土是梧桐坡的老土,种出来的樱桃,肯定带着咱这儿的味道。”
阿桐眼睛一亮:“对!就叫‘梧桐坡生态樱桃’,突出咱的水土和生态!”
材料准备好后,赵支书亲自送到了镇上。没过几天,镇里就派了人来考察,看了樱桃园,又跟村民聊了聊,对项目很满意,说有评上的很大希望。
消息传到村里,大家都很高兴,干活更有劲了。阿桐看着地里茁壮成长的樱桃树,心里明白,这些树苗就像扎根在梧桐坡的根须,不仅扎进了土里,也扎进了每个人的心里,盘根错节,连成一片,再也分不开了。
他想起刚回来时的迷茫,想起那些质疑和阻碍,再看看现在,樱桃园不仅成了大家的指望,更成了凝聚人心的纽带。或许,乡村的振兴,从来都不只是修几条路、盖几栋房,而是把散落的人心重新聚拢起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夕阳下,阿桐站在樱桃园里,看着远处的清河波光粼粼,看着坡上的梧桐树影婆娑,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未来还会有风风雨雨,但只要这根须扎得深,梧桐坡就一定能扛过去,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待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