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当今农村的四大怪现象。今年国庆节喜逢中秋节,总共8天假,在上海待了3天后,我便觉得百无聊赖,于是买了一张火车票,便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每次回到老家,我顿感整个人轻松无比。与家人在一起,无需端着,更不用担心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话而受到指责,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
老家的平原一马平川,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到处都是瓜果蔬菜香,一派丰收的景象。
走在田埂上,放眼望去,全是一片金黄。金黄的玉米,金黄的芦苇,微风拂来,植物的枝叶沙沙地响,让人心旷神怡。
虽然回到农村很放松,但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过去的农村,我发现它存在着这4大怪现象:
![]()
1、亲情淡薄
以前的农村,哪怕是邻里关系,也是亲如一家。但凡谁家要修个房顶或砌个院墙、花园啥的,随便一招手,便有很多人无偿上前帮忙。等事成之后,东家买瓶酒、多炒几个菜,招待一下大家就行。大家在一起边吃边喝边聊天,帮了忙又拉近了距离。
现在村里的人没有以前纯朴了,不管去哪干活,都要收费,多则一天一百多,少则几十元,反正极少有人愿意无偿干活。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时间成本用金钱进行了反复衡量。
事实上,市场经济时代,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无可厚非,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再比如谁有家喜事,以前大家聚在一起,一边吃瓜子,一边开心地闲聊着,那场面让人终生难忘,回味无穷。
现在大家都像赶场一样,几乎到点才会过去,互相打了招呼之后,便各自低头玩手机,完全没有了以前亲切热闹的场面。吃完饭后,大家又匆匆离去,仿佛没有见过一样。
2、年轻人断亲现象严重
农村的兄弟姐妹多,亲戚也多。就拿我家来说吧,我有2个姑、1个姨、2个舅、1个大爷,光表兄弟姐妹就有30多个。我家这样的情况在农村还算是少的,有的人家姑舅姨都十几个,表兄弟姐妹有50多个。
一到假期,各亲戚家都在卯足了劲找理由办喜宴:满月酒、10周岁生日、参军、升学宴、老人寿宴等等。让我没想到的是孩子去参军都要办个宴席收红包。
国庆8天假,我妈从1号到8号每天都要回娘家喝喜酒,娘家的七八个远房侄子轮流办喜事。她大侄子的孙子喝满月酒也通知我妈去,二侄子的女儿出嫁,三侄子女儿的女儿办满月酒都通知我妈去。
远房侄子,还通知远房姑姑干嘛呢?
![]()
我妈今年70多岁了,没有退休金,为了面子只能咬牙在挺。在她的眼里,娘家的事大于一切。
再说,人家通知你了,又怎么能不去呢?
宁可自己不吃,牙缝里省出一点钱,也要体面。这就是我妈这个年龄的人的现状。
对于我们小辈来说,表亲戚家里有宴会之类的喜事,能不去就不去了,不是差这一点钱,而是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大家都不在老家生活,分布在五湖四海,有时候一年都不能见一次面,聚在一起很不方便。
![]()
3、土地情结淡薄
00后的农村孩子几乎没有干过农活,连基本的庄稼都分不清。没有种过地,不知道种地的辛苦,更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没有乡土观念,更没有土地情节。他们从小没摔过泥巴,玩电子产品长大,哪怕没有事干,也想不到去种地。80后90后比他们要好多了。等这一代人去了,土地还有人种吗?当然有人种。但肯定是大面积的承包,机械化耕种。曾经以家庭为主的耕种模式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要被取消了。
4、各种宴会办个不停,争风攀比
考个大专也要办个宴会,上个民办二本也要举办一个升学宴;去参军,临走之前也要收亲戚们的红包,大摆宴席。更别说结婚的、过十周岁的,老人过寿的等等各种宴席了。
我弟弟的儿子办满月酒,事后,我弟弟算了一下账,不仅一分钱没挣,还倒贴5000元。这些钱都被酒店挣去了。镇上的酒店扩张很厉害,以前只有七八十平,短短5年的时间,现在扩张到七八千平方米。
当然,举办宴会也有节余的,烟酒用的便宜一点,菜的质量差一点,可以节余万把块钱。
总之,酒店是大赢家。
你们那里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