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西非撒哈拉沙漠南缘的风沙,正裹挟着马里的混乱与危机席卷而来。
这个曾被寄予发展厚望的资源大国,如今却沦为了国际社会的“安全雷区”。
近日,美国驻马里大使馆紧急呼吁驻马里公民撤离,而早在八月份,我国就发出过撤侨通知。
中资企业接二连三遭遇的精准袭击,是单纯的恐怖主义作祟,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利益纠葛?
马里从资源富矿走向动荡深渊的背后,美俄欧的轮番介入为何没能带来稳定,反而留下一串血泪教训?
![]()
马里防线崩塌
中美两国的撤侨呼吁,早已不是简单的安全预警,而是对马里局势失控的无奈确认。
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在8月2日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所有在马中国公民停工停产并立即撤离。
“立即”二字的强硬措辞,凸显出局势的紧迫性已到临界点。
而美国的撤离呼吁,则更像是一种战略层面的“止损”。
![]()
毕竟自2019年调整对非战略以来,美国在马里的投入与收益早已失衡,持续动荡的局势让留人驻守变成了风险累积。
马里如今的安全状况,用“全面失控”形容毫不夸张。
联合国早已将其列为全球“最危险的任务区”,政府实际控制范围仅局限于中南部区域。
广袤的北部地区则被图阿雷格游牧民族及各类武装势力分割掌控,民族与宗教冲突从未停歇。
![]()
2025年上半年以来,恐怖袭击更是呈现出常态化、精准化的升级趋势。
5月纳雷纳金矿两名中国员工被绑架,6月布古尼矿场五人遭武装分子劫持,7月卡伊区的中资水泥厂被纵火焚毁。
一系列事件背后,“支持伊斯兰与穆斯林组织”(JNIM)的身影清晰可见。
这个曾经的“土枪游击队”,如今已升级为会熟练运用无人机、精准选择目标的“新派恐怖组织”。
![]()
其袭击意图也从单纯的制造恐慌,转变为通过攻击外籍企业制造国际影响。
马里政府的无力感也在局势恶化中愈发明显,6月,政府军在北部开展反恐行动,虽击毙近百名恐怖分子,但这并未扭转安全颓势。
恐怖组织启用自杀式无人机发动袭击,让包括中资企业在内的外籍机构面临更严峻的威胁。
![]()
中资遇袭的安全迷局
马里安全局势的恶化,让在当地深耕的中资企业沦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中资企业成为袭击目标的首要原因,是极端组织对其身份的错误定位。
马里军政府与俄罗斯合作后,极端组织将所有外籍企业都视为“政府军合作者”。
而中资企业在马里的大规模投资,使其成为重点攻击对象。
![]()
极端组织认为,攻击中资企业既能打击马里政府的经济支柱,又能引发国际社会关注,这种认知上的偏差,让中资企业陷入被动境地。
除此之外中资项目有着“高投入、低防守”的特点,让其成为恐怖组织眼中的“软柿子”。
中国在马里的投资覆盖锂矿、金矿、糖厂等多个领域,其中古拉米纳锂矿项目由中国赣锋锂业主导开发。
![]()
作为全球最大锂辉石矿床之一,该项目不仅是马里跻身非洲锂生产领先行列的希望,更是中国新能源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节点。
这类大型项目投入巨大、场地分散,安防压力本就较大,给了恐怖组织可乘之机。
恐怖分子只需动用少量力量发动袭击,就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
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袭击模式,使其对中资企业的攻击愈发频繁。
![]()
马里丰富的资源禀赋也让中资企业成为大国博弈的“间接目标”。
马里作为非洲第二大黄金生产国,黄金储量惊人,古拉米纳锂矿更是全球新能源产业争夺的焦点。
中资企业在资源开发领域的深耕,被部分势力视为中国扩大非洲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这种战略层面的误读,也让中资企业成为某些势力牵制中国的“棋子”,遭遇针对性袭击的风险持续攀升。
![]()
权力更迭下的利益争夺
马里如今的混乱局面,绝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内部政权动荡与外部大国博弈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层次的矛盾早已埋下隐患。
马里内部的政治动荡是局势恶化的根本原因,现任总统格伊塔通过两次政变实现权力登顶。
他上台后迅速将国防部长等关键职位替换为亲信阵营成员,还通过修改法律为自身争取五年连任资格。
![]()
2025年5月,军政府更是一纸令下废除政党法,全国68余个政党在一夜之间被解散。
这种强硬的政治手段,不仅导致马里国内政治生态失衡,更使其与西方主导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关系破裂。
外交渠道的断裂让马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外部势力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而民族与宗教矛盾的持续发酵,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复杂性。
![]()
马里北部地区长期由图阿雷格游牧民族及各类武装势力掌控,中央政府对该区域的管控力薄弱,不同民族之间的资源争夺、宗教信仰的差异,使得冲突不断升级。
极端组织利用这种矛盾趁机发展壮大,在北部地区建立势力范围,不断发动恐怖袭击,形成“乱局滋生极端势力,极端势力加剧乱局”的恶性循环。
外部大国的博弈则让马里局势雪上加霜,2013年,法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派兵进入马里开展“薮猫行动”。
![]()
驻军8年期间,不仅未能有效遏制恐怖主义蔓延,反而因资源掠夺和干预内政引发当地民众不满。
2020年马里政变后,军政府与西方国家关系急剧恶化,转而与俄罗斯达成黄金换武器的合作协议。
以国有金矿78%的股份和每月1000万美元佣金为代价,引进瓦格纳武装提供安全保障。
![]()
瓦格纳集团通过武装押运黄金换取武器装备,逐步控制马里多个矿区,形成事实上的“国中之国”。
这一举措直接触动了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核心利益,导致法国驻军被迫撤离,欧盟也暂停了对马里的23亿欧元援助。
然而,俄罗斯的介入并未给马里带来稳定。
![]()
2025年5至6月,受俄乌战场资源消耗及内部矛盾激化影响,瓦格纳集团宣布撤离非洲部分区域。
其原先控制的矿区迅速被当地武装力量夺回,马里局势再次陷入混乱。
美国虽试图通过《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战略》引导非洲方向,但过于理想主义的民主输出模式并未得到马里军政府认可。
西方在马里的影响力急剧衰退,大国博弈的轮番上演,让马里沦为牺牲品。
![]()
结语
非洲不是大国的试验场,马里也不是棋盘上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
大国在非洲的介入,若只是为了争夺资源和战略利益,忽视当地国家的主权和民众的意愿,最终必然会付出代价。
希望马里的悲剧能让国际社会吸取教训,停止无休止的博弈与干预,让这片资源丰富的土地早日摆脱动荡,让非洲国家真正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这不仅是马里人民的期盼,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