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我县汉薛镇南坡村迎来柿子成熟季,受持续多雨天气影响,传统天然晾晒模式陷入困境。在此关键节点,南坡柿饼加工车间凭借专业设备与科学运营,不仅化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更让当地柿子产业在抗风险中稳步前行,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
![]()
走入柿饼加工厂,成片的柿饼铺满晾晒区,黄色的是刚起步晾晒的果实,鲜嫩饱满;褐色的则是烘干后复晒的成品,色泽醇厚。与此同时,村民们正细心地分拣新摘的柿子,只有品质上乘的果实,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随后,手法娴熟的工人们熟练的为入选的柿子去皮,去皮后的柿子分两路处理,一部分被整齐悬挂在车间内的吊柿架上自然阴干,变成一串串圆润饱满的吊柿,如金色灯笼般点缀空间;另一部分则送入烘干区,由两台大型烘干机全天候运转,加速脱水后经适度晾晒便可包装入箱。冷藏室内,奶油柿子正处于冷冻环节,静静的等待变身成品。目前,加工厂稳定加工的柿饼包含大板红、土柿子、奶油柿子等品种,其中土柿子是村民们广泛种植的传统品种。
![]()
![]()
从“靠天吃饭”的传统晾晒模式到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南坡村柿饼加工的转型升级,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迭代变革,更是一条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路径,它通过专业模式有效抵御气候风险,在保障了果品品质与加工效率的同时,又借助电商渠道解决村民“晾柿难、销售难”的双重问题,让小小柿饼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
南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薛晓飞:我们这个柿饼加工厂初衷是解决村民柿饼加工痛点——以往靠天然晾晒,遇雨易烂果、成品率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投资420万元建车间,配晾晒架、烘干机。今年雨水多,车间开放80个晾晒架租用,2台烘干机日烘干5000斤,已烘干超50吨,提升成品率、缩短加工时间,还帮村民对接电商销货增收入。未来我们计划优化设备效率、拓展更多电商合作渠道,会探索柿饼深加工品类,持续帮村民降本增收,让柿饼产业成为村里更稳固的致富支撑。(杨世馨 郝龙飞 孙鑫梦 )
【来源:万荣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