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十八岁,参加了革命游击队,炸碉堡,牺牲了,革命任务完成了",这虽然是60年代的经典歌谣,但相信很多八零后九零后也都听过。
小时候,我们也都听过很多关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而他们的很多英勇事迹也都被搬上了大银幕,由张良主演的《董存瑞》便是在1955年被拍成电影的。
![]()
英雄在成为英雄前,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在影片中讲述了董存瑞从一名民兵成长为八路军战士的故事,在参加革命前,他也是一个浑身有着各种小毛病的普通青年。
在部队中,他渐渐成长,在解放前夕,他奉命去炸毁敌人的桥型暗碉堡,从而为大部队的前进扫清障碍。
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也是重大的,在战友的掩护下,他成功冲到了桥下,可是却找不到安放炸药的地方。
![]()
为了不因自己的迟疑,让更多的战友牺牲,他毅然选择了手托炸药包,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取了革命的胜利,尽管故事不是第一次听了,影片也不是第一次看了,但毅然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是一位位革命先烈用热血铸就的,影片中,张良将董存瑞这个民族英雄的形象,演绎得活灵活现的。
张良演绎的英雄形象没有被神化,是那么的真实接地气,却又令我们为之动容,让我们在平凡中看见了伟大。
![]()
张良能将董存瑞的英雄演绎的如此成功,与他的成长历程也是分不开的,他原名张庆铸,1933年出生于辽宁本溪。
1948年,年仅15岁的张良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卫士剧团的一名演员,1949年他又跟随部队去了北京,进入了卫戍师宣传队当演员。
1950年,年仅17岁的他还跟随去了前线演出,他经历过战场的洗礼,看过战争的残酷,也懂作为一名军人在战场上的心态。
![]()
之后,他又先后去了华北军区文工团话剧团、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在话剧的舞台上,他一点点磨练演技,让自己迅速成长。
哪个军人不是一腔热血?早在听到董存瑞的事迹时,他就将这个仅比他大4岁的英雄视为了心中的偶像,他当时就曾说过:我要一辈子做董存瑞精神的传人。
在从军的路上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他是一名铁骨铮铮的军人,是敢于冲在最前面的战士,还多次立下战功。
他与董存瑞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因而在1955年《董存瑞》开拍前,导演郭维便邀请他出演这一英雄人物。
![]()
这让他不由欣喜若狂,但试镜后,他却不由沮丧万分,在他心中董存瑞的英雄形象是高大魁梧的,而他又小又瘦,根本演不出一点英雄气概。
但导演却说:英雄人物也是生活在人民中间,是最普通的一名人民战士,经过革命熔炉的历练才成长为英雄的。
这无疑给了张良一剂强心剂,也让他明白了这部影片的目的所在,他发誓一定要演好这部影片,将董存瑞精神传递下去。
![]()
他是一位舞台上的老演员,也是一个战场上的老兵,因而在走进镜头,置身情境中的那一刹那,他便明白了董存瑞勇往直前,心中所坚守的信念了。
在那一刻,他早已成为了董存瑞,因而戏真情切最为动容,耳边仿佛响起了他拉响导火索的那一刻,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
这部电影不仅让张良的事业得到了转机,也让他收获了爱情,张良曾说:我这一生有三个成功选择:一是战争年代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文艺宣传队;二是在电影《董存瑞》中成功塑造董存瑞这一英雄形象;三是选择了爱妻王静珠。
![]()
他们的爱情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想到他们在一起的种种,却不由要会心一笑,这大概便是爱情的魅力吧!
在出演董存瑞后,张良一跃成为了万千少女中的英雄,各种赞美的信、表白的信层出不穷,但王静珠的信却与众不同,心中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痛骂,结果一看署名张良却乐疯。
其实多年前,他就见过王静珠,而且早已对她情根深种,他知道她的名字,知道她的部队,只是机缘巧合下,之前的两次见面,他却无缘与她相识。
![]()
如今,王静珠却自己送上了门,张良激动之余,赶忙回信,写道:读了你的来信,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爱我的人太多了,敢这样直率批评我的人太少了,但只有敢说真话的人才可能成为我的挚友……
两人这一来二去,便写了一年多的信,随着彼此的熟悉,心意相通的他们便就此确定了关系,"无论荣辱,我们一辈子相爱,永不变心,永不分离"。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当时的时局并不是特别稳定,张良因几句公道话,被下放到了北大荒,王静珠的身边的追求者也很多,为了不让她受到牵连,张良决定忍痛放手给她幸福。
![]()
不过那时的他们不像如今的我们一样,将恋爱视作儿戏,他们认准的人,那便是一辈子,因而她不顾所有人的劝阻,给张良发电报:你要挺住,我永远相信你,永远跟你在一起。
与此同时,她三次递交申请,恳请去北大荒工作,并且剪掉了自己及腰长发以表决心,虽然最终他们都去了北大荒,却依旧时常不能见面,要靠书信联系。
熬过一年又一年,他们最终都重新回到了北京原来的岗位上,在1961年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正式成为了夫妻。
![]()
苦尽甘来的他们,婚后,举案齐眉,生活幸福甜蜜,并相继生下了2个儿子,张良也相继接拍了《哥俩好》、《林海雪原》、《碧空雪原》等,事业如日中天,还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可惜好景不常在,1969年在时代的变革中,他再次受到波及,下放去了东北农村老家去劳动,而王静珠也被安排回了苏州。
可他们正新婚幸福甜蜜,如何能接受分离,张良不愿她跟着自己吃苦,也怜惜她身体不好,结果王静珠又不乐意了,直接跟张良说:不行,我跟你去东北,大不了就是一死,死了也是一家人,我们不能分开。
![]()
她一次又一次地跑去找领导,爱让一个女人变得无比强大,所有的一切障碍都不得不为她让路,他们一起去东北安了家。
不管生活多么苦,只要跟你在一起如泡在蜜缸里一样,他们苦中作乐,将不幸的生活点缀满了爱情的甜蜜。
她让张良2次本来水生火热的日子,充满了甜蜜的回忆,谱写着爱情的伟大,1970年,他们又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让张良感到无比满足。
![]()
可是后来,张良右手受了伤没法劳作,紧接着王静珠又被查出了胃癌,这令这个幸福的家庭,一时阴云笼罩,所幸上天待他们不薄。
单位领导安排王静珠回苏州老家治病,结果发现是虚惊一场,只是萎缩性胃炎,劫后余生的他们在不久后,恢复了曾经的职位,一家人终于再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后来,张良转行当导演,王静珠还为他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动画美术专业,转型学习了编剧,他们一路扶持不离不弃,在1996年,还被妇联授予了"全国美好家庭"的荣誉称号。
![]()
张良还特别开心地说:这比给我一个"金鸡"还重要。
好女人,富三代。多亏妻子美女"救"英雄,两次救他于水火之中,才有了他往后的事业芝麻开花节节高,儿女们也都事业有成。
60年风雨同舟,60年相濡以沫,这样的爱情谁能不羡慕呢?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