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收费窗口再敲廉政警钟:2名收费员被查背后,如何守住群众“救命钱”?
![]()
2025年9月23日,安徽青阳县中医医院两名原收费员同日接受监察调查的消息,在医疗系统引发广泛关注。收费窗口作为医院服务患者的“第一触点”,一头连着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一头系着医院的廉政形象,本应是民生资金的“守护者”,如今却因岗位人员涉嫌违法陷入信任危机,这一事件再次暴露了基层医疗岗位“小微权力”监管的薄弱环节,值得整个行业深刻反思。
![]()
医疗收费岗位看似权力不大,却直接经手高频次、多笔数的资金流转——从患者就诊缴费、住院押金收取,到药品费用结算、检查项目收费,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现金、转账及电子支付业务。正是这种“小额高频”的特点,让个别心怀侥幸者找到了可乘之机。从全国已查处的多起案例来看,收费岗位违法手段虽隐蔽却有迹可循,且往往呈现“积少成多、长期潜伏”的特征。
在河北滦南县,某医院收费员张某曾在6年间通过“多录少结”“冒领押金”的手法,累计侵吞资金达500万元。
据调查,张某利用患者缴费后不仔细核对票据的习惯,在系统中录入高于实际缴费的金额,再将差额悄悄转入个人账户;遇到患者办理出院退押金时,他又伪造签字手续,冒领未及时退还的押金,多年来竟未被发现。
无独有偶,湖北十堰某医院收费员吴某则想出了更“直接”的办法,他偷偷将医院官方收款码替换成自己的私人收款码,患者扫码缴费时,资金直接进入其个人账户,3年间累计截留住院押金、门诊费用共226万元。这些案例的共性在于,违法者都精准抓住了收费流程中的监管漏洞——要么是财务对账不及时,要么是系统数据未实时监控,要么是岗位间缺乏相互制衡,最终让“小微权力”异化为谋私工具。
![]()
此次青阳县中医医院汤蓉艳与张云的案件,虽具体违法细节尚未公布,但结合同类案例推测,大概率也与利用收费流程漏洞、违规处置资金有关。深入剖析这类“小微权力”失控的根源,不难发现“三重失守”是核心诱因。
思想防线的溃口是首要前提。许多涉案人员最初并非蓄意违法,而是从“小错”开始逐步滑坡。就像天津某医院收费员房志秀案中,她最初只是趁着财务核对不严格,夹带报销了1万元“零星支出”,见未被察觉,便逐渐滋生侥幸心理,从几百、几千到后来每月挪用百万元,最终陷入无法回头的深渊。医疗收费员每天与金钱打交道,若缺乏常态化的廉政教育和思想引导,很容易在“没人发现”“就一次”的自我暗示中,慢慢突破道德底线。
制度执行的悬空则为违法行为提供了“温床”。湖北吴某能长期用私人收款码截留资金,关键在于医院未建立收款码定期核查机制,收费数据与财务系统未实时同步,形成“信息孤岛”;而房志秀之所以能多年挪用资金不被发现,也与她同时兼任会计和出纳、“一肩挑”关键岗位,规避了相互监督有关。不少基层医院因人员紧张,存在“一人多岗”“流程简化”的情况,看似提高了效率,实则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监督力量的薄弱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在很多人眼中,收费岗位“权力小、风险低”,没必要投入过多监管精力,这种认知直接导致基层岗位成为监管盲区。部分医院的监督多停留在“定期查账”,缺乏实时动态监控;有的则依赖内部自查,外部监督力量未能有效介入,等到问题暴露时,往往已造成巨额损失。
![]()
守护医疗收费窗口的廉洁,绝非一句口号,需要构建“思想+制度+技术”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让“小微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思想建设必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湖北丹江口市的做法值得借鉴,当地曾组织2000余名医护人员及行政后勤人员,集中观看医疗系统违法案例警示教育片,邀请纪检监察干部结合本地案例讲解法律后果,用“身边人、身边事”敲响警钟,让廉洁意识真正入脑入心。这种“沉浸式”教育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能帮助收费员等关键岗位人员提前筑牢思想堤坝。
制度完善要精准发力、堵住漏洞。湖北建始县推行的“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颇具参考价值,当地明确规定收费员的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及禁止事项,比如“收取押金必须双人核对”“收款码每周核查一次”“退费用需患者本人签字确认”等,并将流程公示在医院大厅,接受患者监督;丹江口市则在药械采购、收费结算等领域推行“采管分离”机制,让收费、对账、核查由不同岗位负责,形成相互制衡。这些制度看似繁琐,却能从源头减少权力寻租的可能。
技术赋能更能实现监管升级、实时预警。如今,不少地区已开始推广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该系统可对收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一旦出现“同一患者短时间多次缴费”“退费用异常增多”“私人账户频繁接收医院相关资金”等情况,会自动触发预警,提醒监管人员及时核查。同时,部分医院还引入了人脸识别缴费、电子票据自动生成等技术,减少人工操作环节,从技术上压缩暗箱操作的空间。
医疗系统的廉洁,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就医安全感与信任感。青阳县中医医院的案例再次警示我们,“蚁穴溃堤”从来不是危言耸听,再小的权力若缺乏监管,都可能成为侵蚀民生资金的“黑洞”。守住群众的“救命钱”,既需要医疗工作者时刻绷紧廉洁之弦,也需要医院管理者织密制度笼子,更需要监管部门延伸监督触角,让每一笔医疗收费都清晰透明、有据可查。
正如老话所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在医疗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唯有以零容忍态度对待岗位违法,用严格监管守护廉洁底线,才能让医疗收费窗口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窗口”,而非少数人谋私的“藏污角落”,最终重建医疗领域的民生信任,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安心、更放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