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A股到H股,拟赴港上市的国货美妆龙头珀莱雅(603605.SH)突迎增长失速。
今年8月26日,珀莱雅同步披露2025年半年报与H股上市计划,稳增的业绩给港股IPO之路进行加持。然而,2个月后的10月31日,公司交出的三季报显示,其业绩已经步入下行通道,Q3单季的盈利降幅明显。
同期,珀莱雅股价从8月26日的91.99元/股进一步跌至11月3日的72.95元/股,两个月内市值蒸发超70亿元。
银莕财经注意到,从A股上市到拟赴港二次上市,珀莱雅用8年时间完成从黑马到龙头的蜕变,但站在港交所门口,业绩失速、研发短板等问题,则成了横亘在国际化路上的新挑战。
主品牌拖累,Q3业绩负增长
作为曾经的国货美妆增长标杆,珀莱雅的主营业务是妆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珀莱雅”“彩棠”“Off&Relax”“悦芙媞”“CORRECTORS”“INSBAHA原色波塔”等多个品牌。
从业绩表现看,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且三季度单季业绩首次陷入负增长。
三季报披露,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0.98亿元,同比仅增长1.89%;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2.65%;扣非净利润9.98亿元,同比增长2.72%。对比上半年营收7.21%、净利润13.80%的同比增长率,增速显著下滑,且是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其中,Q3单季营收17.36亿元,同比下降11.63%;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降幅达23.64%。
横向对比同行,丸美生物(603983.SH)前三季度营收增速为25.51%,水羊股份(300740.SZ)也达到11.96%。
造成珀莱雅业绩放缓主要原因是品牌矩阵的分化。主品牌“珀莱雅”上半年营收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其中,红宝石面霜、早C晚A精华等明星产品流量红利耗尽,主品牌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82.74%持续下滑至2025上半年的74%左右,近五年首次陷入阶段性负增长。
其他子品牌表现稍显亮眼:2019年收购而来的彩妆品牌彩棠上半年营收7.05亿元(+21.1%),从2020年1.2亿元增至2024年11.9亿元;洗护品牌Off&Relax上半年营收2.79亿元(+102.52%);彩妆品牌原色波塔上半年同比大涨80.18%;公司9月以38.45%持股成为花知晓第二大股东。但所有子品牌合计营收占比仍不足20%,难以对冲主品牌的增长失速。
![]()
进入Q3,珀莱雅全品类疲软尽显。公司披露的主要经营数据显示,护肤类(含洁肤)录得产量3814.41万支、销量2108.42万支、营收13.16万支,营收同比下滑20.41%、环比下滑43.51%;美容彩妆类产量344.28万支、销量279.83万支、营收2.36亿元,营收同比微增0.89%、环比下滑48.99%;洗护类产量239.80万支、销量186.20万支、营收1.79万支,营收同比增长137.70%、环比下滑13.98%。
渠道集中风险也未缓解。从渠道端来看,上半年线上营收占比高达95.39%,较上年同期提升9.17个百分点,其中线上直营占比72.90%;而上半年线下营收同比下滑21.49%,占比仅余4.61%,日化渠道收入更是骤降23.54%。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飙升至26.59亿元,占营收比例49.59%,同比提升2.81个百分点,其中形象宣传推广费同比增加2.99亿元,占比高达44.05%。这背后是孙俪、易烊千玺等顶流明星组成的豪华代言阵容。
研发投入的薄弱则与销售费用的高企形成鲜明对比。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珀莱雅研发费用占比始终低于2%,2025年上半年仅为1.77%。其前三季度的研发率则刚好触及2%,这一数据显著低于贝泰妮(300957.SZ)的4.95%、华熙生物(688363.SH)的11.42%。
研发投入不及同行的背景下,珀莱雅240项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不足30%,多为外观设计类专利,自曝“尚未成为理想中的科技型企业”。而A股同行华熙生物共计783项专利中,其中有312项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达到39.85%。
管理层迭代,高管“精准”减持
就在业绩增速放缓的同时,珀莱雅管理层正经历密集的人员变动,其股东也在高点精准减持。
2024年9月,创始人侯军呈之子、1988年出生的侯亚孟接任总经理,标志着“二代”正式接班。在此之前,侯亚孟自2014年起在电商部锻炼,2021年升任副总经理。
“二代”上位后,为匹配国际化战略,公司在2025年加速引入国际背景人才:前宝洁研发高管黄虎、孙培文分任珀莱雅首席科学官与研发创新官,前雅诗兰黛高管LieveDeclercq掌舵欧洲科创中心,LVMH前CIO胡宁波出任首席数字官,前爱茉莉太平洋高管汪奕峰则负责产品开发。
但其核心团队稳定性正面临着严峻考验。2024年以来,前CMO叶伟(主导“早C晚A”战略)、前首席科学官魏晓岚(操盘全球化研发)相继离职;2025年5月,上市后首任财务负责人王莉也辞职,其亲历公司从20亿到百亿营收跨越,2024年税前薪酬达293.3万元。
与“老将”离开同步的是,公司高管和股东也在陆续“套现”离场,他们已通过多年减持累计套现超50亿元。
银莕财经梳理发现,这些减持动作多发生在公司股价相对高位,堪称精准。典型的如王莉与董事金衍华,二人在2024年3月18日抛出减持计划,彼时珀莱雅股价刚刚经历了一轮大涨,股价自2024年2月5日的最低点75.01元/股涨至2月29日,区间涨幅超25%;减持公告发出后没几日,公司股价再掀上涨潮,自3月28日-5月10日高点117.50元/股,再累计涨超22%;之后公司股价高位震荡,二人选择在6月24日-26日减持,价格均在110元/股以上。
![]()
(王莉与金衍华的减持区间)
珀莱雅联合创始人方玉友的减持更为突出。他自2020年起便多次减持珀莱雅股份,持股比例从上市之初的24.43%降至2025年的15.2%,截至目前累计减持超2000万股,套现金额超35亿元。其中2022年9月19日抛出的减持计划堪称大额套现“标杆”,彼时珀莱雅股价已从2022年9月8日的阶段性低点150.50元/股,一路攀升至9月16日的160.61元/股,一周涨幅6.72%。在此背景下,方玉友选择在2022年9月19日-2023年2月10日开启减持,通过大宗交易与集中竞价结合的方式完成操作,价格在151.50元/股-173.75元/股区间,合计减持829.75万股,对应减持总金额达13.38亿元。
![]()
(方玉友的减持区间)
业绩失速仍推最大力度中期分红,赴港上市拓展国际市场
实际上,珀莱雅自2017年登陆A股以来,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分红力度。据其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现金分红已超21亿元,分红率超过30%。
尤其在IPO之前,业绩放缓的珀莱雅仍大额分红。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速降至近五年最低水平,公司仍推出上市以来最大力度的中期分红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含税)8.00元,现金分红总额预计达3.15亿元,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近40%。
分红后再赴港融资,公司称是为加快其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招股书显示,此次发行拟申请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规模不超发行后总股本15%,核心目的是“加快国际化战略、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可依托香港辐射力吸引全球投资者与合作伙伴。侯军呈更透露,计划通过巴黎分公司并购,填补婴童、香水等赛道空白。
当然,就公司目前业绩失速来看,拓展海外市场也带上了“不得不”的意味。但珀莱雅海外业务的薄弱基础,让这一战略面临多重挑战。
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仅1.4亿元,同比增长69.12%。但因基数极小,占营收比例不足1%,且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低端市场。
公司现有海外业务,面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Off&Relax在日本面临资生堂、花王压制,悦芙媞切入的东南亚市场深陷低价竞争,还需应对欧莱雅、联合利华的同行竞争。
实际上,国货美妆出海“水土不服”已成常态,砸数千万广告费却收效甚微,正是珀莱雅可能遭遇的困境。至于珀莱雅能否借港股上市实现海外业务的新增量,还需要时间检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