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中尼边境,珠穆朗玛峰西侧,有一个深入尼泊尔腹地的小镇。
该小镇在2015年曾遭遇8.1级强震,城镇遭到严重破坏,面目全非。
如今却已经浴火重生,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
这个小镇名叫樟木镇,在这张卫星图中,可以看清樟木镇的位置,黄色区域为樟木镇位置,面积较小的黄色区域,是樟木镇最南端的立新村。
在卫星图中很容易看到,樟木镇正好位于纵贯南北的樟木沟中。
樟木沟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五大“名”沟之一,沿着这条沟可以直接进入尼泊尔,然后通向印度。
这是我国青藏高原通向南亚的重要通道之一,建有樟木口岸,我国的318国道尽头,就在樟木镇。
![]()
樟木镇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海拔约为2200米左右。
因为海拔低,且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这里完全不同于西藏大部分地区的荒凉,而是一个郁郁葱葱的亚热带雨林气候区。
在这里居住不会有高反,因为森林密布,是天然的氧吧。
而且此地气温也相对舒适,没有极寒天气,是西藏不可多得的生态宝地。
有意思的是,樟木镇距离拉萨大约有736公里,距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却只有120公里,在这里出国可要比进城方便的多。
![]()
虽然这里气候条件好,但却缺少适合建造城市的土地。
我们都说重庆是山城,房子建的层层叠叠,樟木镇的情况和重庆相似。
在樟木镇基本上找不到一处开阔的平地,即便是318国道来到樟木镇,宽度也只能缩到10米以下,同车道两车并行都十分艰难。
樟木镇的房子都建在道路两旁的山坡之上,一层叠着一层分布,布局十分拥挤。
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樟木镇只是一个人口300人左右的小村庄,因交通不便,这里几乎与世隔绝。
直到1965年樟木口岸开放,这里成为中尼贸易最大的一类贸易口岸,樟木镇才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樟木镇承担中尼80%的贸易,往来樟木镇的游客、商人、登山队、香客等等络绎不绝,人口最多的时候,樟木镇能有5万多人,被称为西藏的“小香港”。
![]()
不过在2015年,尼泊尔发生了8.1级的超级大地震,深入尼泊尔腹地的樟木镇也受到波及。
道路受损,水电中断,房屋倒塌、人员受伤,国家只能组织百姓撤离,口岸也暂时关闭。
这次地震对于樟木镇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即便国家很快组织力量对这里进行清理,但几年中因为无法贸易,樟木镇几乎成为一座空城。
樟木镇的人虽然被安排到日喀则的新城之中,但很多人对家乡念念不忘,日思夜想回到樟木。
好在2019年樟木口岸新建基本完成,恢复了单向货运通道功能。
2023年又正式恢复对尼进出口双向货通,客运也完全恢复。
仅开通当年,樟木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达24.4亿元,出入境人员达39.47万人次。
樟木口岸哪怕沉寂多年,一开通马上就成为西藏出入境人员最多、最繁忙的口岸,这就是樟木镇的地位。
![]()
如今的樟木镇,虽然依然缺少平地,但内部却是五脏俱全应有尽有。
银行、饭店、酒店、海关,印度、尼泊尔的特产小店,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来自印度和尼泊尔的商人、司机,也在这里发掘财富,难怪樟木镇会被成为西藏小香港了。
2024年日喀则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481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4.3万元。
而樟木镇因为口岸的便利,人均可支配收入只会更高,未来也只会更加的前途无量。
在很多人印象中,西藏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
但在国家大力发展基建,开拓边境贸易,发展旅游产业之后,西藏已经成为潜力巨大的经济宝库。
曾经被视为“穷兄弟”的边民,生活水平早已超越内地,这才是真正的富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