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肖云 温少敏)日前,记者从商洛市洛南县获悉,今年以来,该县始终将稳就业、促增收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精准施策、多向发力,构建起一张覆盖城乡、联动内外的就业服务网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民生“压舱石”。
精准滴灌,让帮扶“零距离”
为破解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洛南县创新服务模式,将就业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通过构建“人社牵头、领导包镇、干部联企”的三级联动体系,工作专班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开展“一对一”精准摸排,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与群众就业意愿,建立起一本“活”的就业信息台账。
在此基础上,全县16个镇(街道)的就业服务驿站应运而生,精心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如今,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岗位推荐、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从“人找岗”到“岗找人”的积极转变,让就业帮扶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内外联动,拓宽就业“新赛道”
面对“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结构性矛盾,洛南县坚持“内部挖潜”与“外部输出”双轮驱动,为劳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就业新赛道。
对内,依托本地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和社区工厂,深挖就业潜力。今年,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46场,提供岗位超1.8万个,成功建设72个社区工厂和帮扶基地,让2700余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对外,持续深化苏陕劳务协作,通过“点对点”专车等方式,向江苏等地输送2200余名务工人员,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技能赋能,打造就业“金名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洛南县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将技能培训与产业培育紧密结合,着力打造具有地方辨识度的劳务品牌。联合19家培训机构,开设草编、豆艺、家政等20余个实用专业,累计培训3700余人次,让劳动者手握一技之长。
“洛南草编工”“洛南豆艺匠人”等一批县级劳务品牌声名鹊起。其中,洛南县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5000余人就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200万元,成为全国非遗就业工坊的典范,真正将“指尖技艺”转化为了“指尖经济”。
政策护航,优化就业“生态圈”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稳就业的坚实保障。洛南县出台30条稳就业促增收措施,简化补贴申领流程,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和求职者。截至目前,已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2700余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45万元,有效激发了创业就业活力。
同时,创新搭建“灵工邦”数智平台,为5万名灵活就业人员与500余家企业架起云端桥梁。并建立劳动争议快速反应机制,为820余名农民工追回薪资1400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权益,营造了公平、和谐的就业生态。
一系列组合拳,稳住了就业基本盘,也温暖了万千百姓心。洛南县正以扎实的行动,书写着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