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一句名言:死守就是守死,援兵永远不至。
这句话其实也是蒋介石最终败退台湾的一个关键点——国军内部心不齐,逢战以保存实力为要务,对战友的死活并不关心。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四战四平,国军师长发现被围后接连向几个上级求援,可得到的不是安慰就是推诿。
师长实在没有办法,就命令麾下在四平之外的一个团迅速归建作战,结果身为自己人的团长也不听令,反而冷嘲热讽一番。如此军队,谈何一心啊。
![]()
如果说锦州的连接关内关外的枢纽,那四平就是连接整个东北的关键。
此处位于东北中部,是松辽平原的腹心,铁路在此呈十字状,形成一条大动脉。
拥有四平这个交通门户,就能连接东、西、北满的联系,解放战争初期我党正好在东、西、北满拥有广大的根据地,占据四平,就有了可靠的大后方。
对国民党来说,情况正好相反,拿下四平就可以断绝三块根据地的联系,然后逐个击破,同时他们的长春、沈阳也安全得多。
所以,两党都特别重视四平,该城数次易手。
![]()
1948年2月末,刚刚改编不久的东北野战军集结大量部队兵临四平城下。
为确保成功,野战军司令部抽调1纵、3纵、7纵和独立2师等部组成主攻队伍,另将野司直属的4个炮兵团派过去配合作战。
同时又让4个纵队和2个独立师负责阻援,保障攻城时不会受到其他方向的干扰。
无论是攻城还是阻敌,阵容都非常豪华,可见我军势在必得。
![]()
相较之下,另一边守军的情况就差多了。
四平城内虽然还是71军的部队,但处境与陈明仁所率时完全不同,至少当初外围还是有很多国军部队随时策应。
而1948年的四平,守城部队以71军88师师长彭锷为首,周围能看到的都是东野的部队。
彭锷发现东野大军集结后,意识到这是一场自己无法应付的大战,连忙向蒋介石求援“兵少难以防御,恶战即将展开”。
老蒋电报倒是回得快,表示已经让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部驰援,让88师的官兵们放心。
![]()
奈何他的安抚仅限于口头上,卫立煌根本不配合。
卫立煌对解放战争的态度是很微妙的,一直不太想打,而且他刚上任一个月时,国军在东北就连丢了5座城市,这更让他感觉打起来没有意义。
因此即便接到彭锷“炮火已笼罩全城”、“咬牙苦撑,急盼支援”的电报,卫立煌依然不为所动。当然,他在口头上也还是做了一定表示。
他坐镇沈阳,回电报倒很积极,夸奖守军“浴血苦战,极为可贵”,还赞彭锷“忠勇绝伦,至深感佩”,希望彭锷能“戮力苦撑,以寡敌众”。
![]()
到后来实在敷衍不下去了,卫立煌就开始把责任往外推:关内援军正陆续出动,若北宁铁路(北京至沈阳)打通,即可大举反攻。
意思就是我这边没指望了,除非华北“剿总”傅作义出兵,四平才有转机。
话说到这份上,彭锷就明白几个上级都靠不住了。蒋介石是想救的,但他没办法指挥不想支援的一线部队;
东北“剿总”是不想救的,等卫立煌出兵还不如等东北野战军退兵;华北“剿总”也是不想救的,傅作义跟中央军就不是一条心,怎么可能自损实力进行远征。
至于其他小型作战单位,自保尚且不足,即便开口对方也不会来,还是算了吧。
![]()
唯一还可能会赶来的,就只有88师麾下的262团了。该团自1947年年底就随71军另两个师调到沈阳,后又驻于新民、巨流河一线,始终没有归建。
待四平形势越来越危急后,彭锷多次给262团下令立即回到大部队来。但262团团长又不是傻子,按这情况发展下去,四平城破只是时间问题,现在赶到不就等于陪葬吗。
那团长全然不听命令,而且还发出如同卫立煌般的回电,告诉彭锷“只要沉着,硬打下去,共军就即将成为强弩之末”。
彭锷外部要面对解放军的炮火大战,内部要应对派系们的电报大战,心情可想而知。
苦求援兵,一个不来,彭锷只好连夜将部队和弹药物资撤到道东,收缩完兵力后继续负隅顽抗。
![]()
作为一位黄埔学生,彭锷倒也硬气,没有想过投降。只是他这点人手,再怎么抵抗也是没有胜算。
3月4日,东北野战军开始发动攻势,集中兵力清扫外围据点,到3月10日,国军所有支撑点都被肃清,四平彻底变为一座孤城。
短暂休整两天后,东野发起总攻,12日的早上7时40分,1纵从四平西北、正北两个方向往城里攻,3纵从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往城里攻,7纵从西南往城里攻。
有炮火掩护,守军根本无法抵挡,仅仅20分钟后,1纵一部就已经突入城内,其他各支队伍也立即跟上。到10点左右,道西只剩一个据点,其余守军全部缩到了道东。
![]()
下午2时,各纵队在城内中央大街会师,随即乘胜沿大街小巷向道东追击。
还是1纵最先取得战果,利用迂回穿插战术,将国军在道东的防御体系完全打乱,随后猛攻油化工厂、变电所等重要据点。
几乎同时,3纵也打开了局面,两部形成南北钳形夹击之势。激战到深夜后,88师只剩下两处还有残军,作绝望的挣扎。
3月13日晨,东野在炮兵部队的支援下,向最后两处据点发起攻击,战至早上7时,敌军终于被全歼。
![]()
彭锷倒是机灵,在危急时已逃了出去,后还在湖南找到了老军长陈明仁,继续担任重建的71军88师师长。
他非常顽固,没有配合陈明仁起义,反而在通电发出后,立即拉着部队往白崇禧那边跑。陈明仁派熊新民来劝他回去,他还将熊新民绑了。
只是,彭锷的这点顽固改变不了大事,连白崇禧都被解放军歼灭,最终彭锷也只能跟着老蒋败退台湾。
从他这个经历能看得出来,国军里其实还是有部分死忠的,能力也不算差,但互相之间完全没有配合,怎么可能打得过上下一心的解放军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