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曾因反抗沙皇统治多次被捕入狱,和列宁、斯大林是亲密战友,参加过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捷尔任斯基是个异常自律的人,也是极少数未被权力腐蚀或者权力腐蚀不了的人。
1919年闹饥荒的时候,瘦得皮包骨头疲惫不堪的捷尔任斯基到姐姐家蹭饭,姐姐给他烤了最爱吃的软饼,正要狼吞虎咽的时候,他突然问道:“你在哪儿弄到的面粉?”“在哪儿?还不是只能到投机倒把商那里去买!”姐姐答道。
捷尔任斯基顿时勃然大怒吼叫起来:“什么?我没日没夜地同他们斗,你可倒好……”他抓起软饼扔出窗外。
捷尔任斯基言谈举止无懈可击,但没有丝毫幽默感。最奇妙的是他那双深陷的眼睛,闪烁着狂热信仰的冰冷光芒,他从不眨眼,眼皮好像瘫痪了。
不眨眼的人,想必都是不近情理的冷酷之人,否则就不会有“杀人不眨眼”一说。捷尔任斯基是否杀人如麻不得而知,但他肯定杀过不少人,否则不会被称为“神圣杀手”。
此外,他还享有“吸血鬼”“暴虐狂”“穿骑兵大衣的山羊胡刽子手”“铁费利克斯”“红色惩戒之剑”“契卡之父”“克格勃之父”等多项“荣誉称号”。
从这些绰号背后不难看出,即使捷尔任斯基的眼皮没有瘫痪,他也是个十足的“杀人不眨眼”的家伙。
捷尔任斯基是个年轻的老革命,1902年的一天,身陷华沙监狱的22岁的他,放风时突然冲向围墙,狱警迅速反应过来,开枪击中捷尔任斯基的左肺,越狱失败。在这之前,他已经越了四次狱,其“不自由,毋宁死”的不怕死的精神,令人敬佩。
1921年喀琅施塔得叛乱期间,捷尔任斯基冒着被叛乱水兵狙击的风险,独自登上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战舰谈判。水兵用枪托砸碎他带来的文件箱,临危不惧的他只是扶正夹鼻眼镜继续背诵粮食供应数据。
尽管这次失败的调停,直接导致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用火炮平息了叛乱,但捷尔任斯基的“不怕死”精神,却给苏俄领导层留下深刻印象。
![]()
苏俄建立后,为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意识到仅有军队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超越法律的暴力体系,专门打击反动势力和违法行为。
在此背景下,捷尔任斯基被列宁任命为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成为特务组织契卡的创始人。契卡就是克格勃的前身,权力极大,拥有先斩后奏的特权,可以抓捕任何人。
11年的监狱生活,使得捷尔任斯基对侦查、抓捕和审讯环节非常了解,加上虚心向西方国家情报机构学习,再加上自身的天才,在他的领导和培养之下,契卡迅速得以规范化和系统化,培养了大量经验丰富,拥有特殊技能的人才。
捷尔任斯基强调组织成员要善良、冷静、清正、廉洁,处理冤假错案时也比较严谨。他不滥用特权,与部下同甘共苦同吃同住,从不娱乐从不顾惜自己,玩命似地工作,这也是他赢得尊重和契卡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为了革命理想,捷尔任斯基既牺牲自我也牺牲他人,对于对手更是冷血到冰点,从他下面这四段话中,就不难看出他的残忍乃至残暴。
“别以为我会寻求革命的公道途径,我们不需要公道,是面对面的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我建议并请求建立一个同反革命进行革命清算的机构。”
“我们代表的,就是自我组织的恐怖主义,这话要先说清楚。实施恐怖政治,逮捕和消灭阶级敌人,消灭他们在革命前所扮演的角色,消灭他们的阶级联盟,消灭他们的肉体和精神。”
“恐怖是革命时期的绝对必要手段。我们的目标是打击苏维埃政府和新生活秩序的敌人。我们审判迅速,大多数情况下,从逮捕罪犯到判刑只需一天。”
![]()
![]()
1917年12月的一天,当列宁询问双眼布满血丝的捷尔任斯基,需多少时间建立契卡时,捷尔任斯基的回答成为后世经典:“二十四小时,如果给我三十名不怕弄脏双手的同志。”
捷尔任斯基和他的同志们,岂止双手很脏,简直沾满了鲜血,那鲜血像刚刚洗过未拧干的衣服一样,滴个不停。
1918年9月,由捷尔任斯基本人签署的《第22号令》开创了苏俄式镇反的先河,文件规定:“凡藏匿粮食者视同反革命,其住宅可由契卡工作组直接焚毁。”仅1918年冬季,契卡就处决了6300名“粮食投机犯”,其铁血程度可见一斑。
1918年底,列宁亲笔签署了标题为《社会主义祖国处在危难中》的全俄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法令,明确指出:“敌人的代理人、受派遣者、投机倒把分子、刺客、恶霸、反革命煽动分子、外国间谍,一旦被我们抓获,应立即就地枪决。”
1922年5月19日,列宁亲自写信给捷尔任斯基:
捷尔任斯基同志,谈谈把为反革命帮忙的作家和教授,驱逐出境的问题,这件事要准备的周密一些,不准备好,我们会干出蠢事。
这件事应当这样处理:把这些“军事间谍”全部抓起来,而且要不断地抓,有计划地抓,把他们驱逐出境。请将这封信交政治局委员传阅,不要复制。
特别说明一下,这信并非别有用心者或者境外敌对势力编造,而是白纸黑字印在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列宁文稿》第十卷第224页上。
根据列宁的指示,在他病后的1922年秋,捷尔任斯基将近三百位知名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农艺师、医生、教授,分别乘坐两艘德国船“哈肯船长号”和“普鲁士号”,被迫离开苏维埃俄国。其中包括著名哲学家洛斯基、布尔加科夫、别尔嘉耶夫和著名社会学家索罗金。这一驱逐行动,后来被俄罗斯史家称为“哲学船事件”。
索罗金自传《漫长的旅途》记叙了知识分子的死亡:各种各样的自杀、疾病、羸弱,以及死刑。“今天看到还活着的朋友,明天可能就是死人了......人们成群地像苍蝇一样自然死去还不够,红色恐怖机器在不停息地运转。彼得格勒、莫斯科以及全国的尸山,每天每夜都在增高。”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都是在捷尔任斯基亲自创建并领导下的契卡干出来的。
历史学家后来在捷尔任斯基私人日记里,发现大量涂改痕迹,反映其充满矛盾的性格。比如1922年3月,有则日记潦草地写道:“昨夜又梦到那些被处决者的眼睛,但今天必须签署对社会革命党人的死刑令。”
布哈林曾经这样评价捷尔任斯基:“他是革命圣徒与恶魔的混合体,就像契卡大楼永远同时亮着灯的窗户。”
在1926年7月20日召开的联共(布)中央全会上,正在发言的捷尔任斯基,突发心脏病身亡,年仅49岁,从不眨眼的他彻底闭上了眼睛。
故事说事
作家
2836篇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