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
11月4日,记者获悉,由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建设,全国首创的“黑灯换热站”正式投运。
“黑灯模式”起源于制造业,核心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I算法与自动化设备的深度融合,构建“无需人工现场操作即可自主运行”的作业场景。如今这一模式应用于供热领域,通过全流程智能运维实现换热站24小时无人值守精准运行,推动供热行业从“人工运维”向“智能自治”转型。
![]()
11月2日,位于恒大悦庭社区内的济南热力集团智慧换热站,与传统供热站里运维人员穿梭巡检的忙碌场景截然不同——这里不见一人值守,只有闪烁的数据屏幕和安静运行的设备。
“‘黑灯换热站’,本质上是一个具备自主分析、自主判断、自主运行能力的供热单元。”济南热力集团和光公司副总经理朱伟峰介绍,这套系统整合了站内控制系统、户表采集系统、视频安防系统、巡检系统等多个子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实现了“站-单元-户”三级精准调控,让供热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
最直观的变化,是“黑灯换热站”实现了供暖“透明化”。在换热站的监控大屏上,整个供热区域的运行状态被清晰呈现:居民家中的室温和流量以不同颜色映射在数字地图上,运维人员无需面对枯燥的数字列表,一眼就能掌握全域情况。
![]()
“任何点位出现异常,比如颜色变为预警的黄色或红色,系统会秒级定位,我们就能立即精准干预。”济南热力集团大数据部负责人董如彬补充道,就连供热初期的管网注水情况,用户也能通过公告屏实时查看,让供暖服务更透明、更贴心。
这样的创新并非偶然。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南热力集团持续推进供热技术革新,早已突破传统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限制,完成从人工“经验式”供暖向数字化“精准式”供暖的转型,在行业内率先实现换热站无人值守。而此次“黑灯换热站”的改造升级,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数智化”深度赋能,真正实现了从“无人值守”到“智能自治”的量变到质变,“让供热系统有了自己的思维”。
从全国范围看,“黑灯换热站”创造了多个行业纪录:首次实现“站-网-户”全流程动态仿真建模,让虚拟模型与现场场景融合;首创注水三维可视化建模,让管网注水一目了然;首创多系统融合的智能调控体系,更在供热领域首次落地“黑灯模式”。
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黑灯换热站”并非易事,其核心突破在于实现了“多系统融合”与“AI自主决策”两大技术难题。“我们原有的控制系统、视频系统、户表系统都是自主研发的,技术成熟,但彼此独立。”董如彬告诉记者,集团通过持续对各系统进行改造升级,这才为AI训练打下了良好基础。“生产运行数据、视频监控算法、传感器实时信息等都能交给AI进行自我训练与迭代。完成训练后,AI就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和现场各种传感器信息进行全面判断、实时监控、及时报警和处置。”
作为首个“黑灯换热站”升级改造试点,恒大悦庭换热站已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为后续模式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换热站不再需要人工值守,当供热系统学会“自我思考”——济南的冬天,正被科技重新定义。
“当前的‘黑灯换热站’已经实现了极高程度的自动化,但我们的目标是让它真正‘会思考’。”董如彬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整合历年海量运维数据、实时秒级工况数据以及中远期气象预测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深度挖掘‘气象变化-用户行为习惯-设备运行性能’三者间的动态关联规律,推动AI从“辅助决策”向“主导决策”的跨越,让供热调控更精准、更具预见性。
朱伟峰表示,“黑灯换热站”还将搭配自动巡检机器人,进一步打通人、系统、现场之间的交互,让无人化运维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再上一个台阶。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