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察楼盘
长租青年公寓“圈粉”沈阳新市民
“如果加上沈阳市发放的人才公寓补贴,算下来一个月的房租才300多元。”从外地来沈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卞星宇,刚刚签下了青赢公寓(奥莱店)的入住合同,成为首批住客。
10月30日,沈阳西部最大规模长租公寓项目——中德开·青赢(奥莱店)开放。项目位于开发二十五号路8号,共推出10栋高层住宅,共计1111套高品质人才公寓。项目刚刚开放,即“秒”租出100余户,迅速“圈粉”新市民、新青年。
新市民首租体验 “幸福感太强”
据悉,青赢(奥莱店)公寓单户面积在43㎡~88㎡之间,有7种户型可以选择,月租在850元~1500元不等。所有户型均精装交付,并配备家具家电,拎包即可入住。
卞星宇租的是一间40余平方米的开间,采光明亮、视野开阔,房间内摆放着全新的衣柜、床、餐桌,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应有尽有。此外,公寓提供管家式物业服务,配备7×24小时安防监控、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及夜间安保巡逻。不仅如此,小区内还配有1500㎡的居民活动中心“青赢之家”,里面有阶梯式影音室、健身房、乒乓球、台球、共享自习室/办公空间、书屋及会议室等各类设施和功能区域,供入住居民们免费使用。
公寓紧邻地铁3号线余良站,楼下即为杉杉奥莱购物广场。“上班通勤仅需十分钟,幸福感太强了!”卞星宇对在沈阳的生活倍感惬意。
享租房补贴 月租可低至0元
“我考察过,同等条件的园区住房,月租起码至少1500元。”而卞星宇租下的这套公寓,月租只有850元。按照沈阳市人才公寓补贴申请条件,她还可额外享受政府发放的人才租房补贴,大专学历最高补贴300元/月、本科学历最高补贴500元/月、硕士学位最高补贴900元/月、博士学位最高补贴1200元/月。也就是说,她实际每月仅需要支付350元房租。如果是硕士及以上学历,租房成本低至0元。
据悉,作为沈阳经开区门户区域的重要配套,青赢(奥莱店)所在板块未来将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会展商务、数字经济、国际服务、绿色生态及优质配套等功能。项目面向年龄在18周岁~45周岁且在铁西(经开区)就业的青年群体开放。
项目开发方、沈阳中德园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不仅有效填补板块租赁住房缺口,还缓解了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问题,更能切实满足青年人才“租得到、租得起、租得近、租得稳、租得好”的安居需求,为沈阳“引才、育才、留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低门槛扎根 留得下、住得好
对于异地求职、就业创业的年轻人来说,“住有所居”是“第一道关”,在各项生活支出中,租房成本占比较高。为了让来沈青年“留得下、住得好”,作为全国青年发展型试点城市,沈阳既拿出真金白银,又付出真心实意,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完善人才安居配套,着力建设并推出各类人才公寓及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截至去年7月份的统计,沈阳市投入运营的人才公寓项目已有40多个,房屋达1.6万余套(间)。
从去年10月以来,仅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开·青赢(中德公园店)和青赢(奥莱店)两个项目就开放了1800余套人才公寓,助力更多新市民、新青年低门槛扎根沈阳、圆梦沈阳。
三经九纬从“青赢”向“共赢”
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地铁沿线,一座崭新的长租公寓近日开放。10栋高层住宅,1111套高品质房源,最大88平方米的居住空间,最高仅1500元的月租——数据背后,是沈阳为青年人才铺就的一条“安居之路”。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而安居则是人才扎根的首要前提。公寓叫“青赢”,追求的却是“共赢”——毗邻地铁3号线、靠近杉杉奥莱广场,解决了通勤与消费的双重需求;采用环保建材精装交付、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实现了“拎包入住”的便捷体验;7×24小时安防监控、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与管家式服务,筑牢了居住安全与体验的底线。更值得称道的是,1500平方米的“青赢之家”集成了共享厨房、健身房、学习办公空间等多元功能,既满足了青年人才的生活需求,更搭建了社交与成长的平台,让“租房”成为有温度的生活场景,充分激活周边的消费新生态。
眼下,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工作压力之外,还要承受着租房的困扰——不稳定的租期、不完善的配套、不安全的环境……这些问题正消耗着他们的精力,削弱着他们的幸福感。打造长租公寓,正是直面这一痛点的有力回应。更值得赞赏的是,该项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经开区整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周边将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数字经济等产业,提供丰富就业机会,形成“产城融合”的良性循环,将居住、工作、生活、休闲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城市治理的智慧。
只有让人才住得舒心、生活安心,才能吸引他们留下来、干起来,为区域发展注入持久活力。事实上,沈阳的探索还可进一步延伸,中心城区尚有不少闲置楼宇,除商用改制外,不妨更多向人才公寓倾斜。通过盘活存量资源,优化人才公寓的区域布局,既能让更多新引进人才享受到安居福利,又能完善城市配套、提升空间利用效率,让人才公寓覆盖更广泛的群体、更核心的区域。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建筑功能更替。如何盘活存量资源,使其重新焕发生机、服务社会,是城市管理者的重要课题。而将闲置楼宇改造为人才公寓,既能快速增加租赁住房供应,又能避免资源浪费,若能在医疗、教育等配套上进一步跟进,将安居与优居结合,必将再上一个台阶。
青年是城市的未来。一个对青年友好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有充足活力的城市,一个有充分潜力的城市。安居,方能乐业。有了稳定居所,年轻人的梦想才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幸福,更关乎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未来。希望每一个奋斗的年轻人,都在沈阳安心扎根,向阳生长。(来源:沈阳日报)
今年前三季度沈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4.3%
一笔笔优惠消费贷款流入寻常百姓家,一个个购物车被装得满满当当。消费市场的“烟火气”,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活水”。
“买了一款双开四门冰箱,原本的优惠价为4246元,享受完以旧换新补贴849.2元,再用花呗分期付款,享受由国家和商家共同贴息的12期免息,每月支付283元,就可以用上全新的冰箱了。”10月31日,市民李女士说。而这正是当前金融支持消费政策落地实施的缩影。
政策引领
金融活水滴灌消费领域
“我行近期推出的消费贷款业务,额度最高可以达到50万元,期限最长5年,年化利率最低3%。”10月31日,沈阳一家大型银行业务负责人介绍,该消费贷业务实现了按日计息,通过更灵活的方式降低居民消费融资成本。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家银行密集推出了个人消费贷款新产品,有专门面向银行房贷群体的,有主打纯信用的,额度在30万元到60万元之间,最低年化利率在3%~3.2%之间。
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金融支持消费力度持续加大。通过牵头9部门印发《金融助力“乐购辽宁”提振和扩大消费10项重点工作》,辽宁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消费领域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领域。
政策效果已经显现。今年截至9月末,辽宁省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1516.59亿元,较年初新增48.12亿元,同比增长10.65%。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申报额达13.01亿元,其中服务消费类再贷款申报额9.53亿元。金融对消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
平台响应分期免息降低消费门槛
与此同时,贴息政策为消费再添一把火。今年8月,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政策。根据政策,居民在相关机构获得消费贷款,其中花出去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
电商平台是当前消费的重要阵地,除了银行机构,平台也加入到了消费贷款贴息的行业中来。10月30日,淘宝天猫上线今年双11的“国家贴息”商品专区,消费者购买带标识商品并选择花呗分期付款,即可享受免息优惠。以一款4399元的手机为例,原先支持12期免息时每月需支付366.58元,而现在支持24期免息后,每月仅需支付183.29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教授表示,“政策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的组合拳,实现了消费者获益、商家盈利、内需增长的多赢局面。
青年群体信贷消费习惯逐步形成
信贷消费正逐步被青年群体接受。来自统计调查部门的数据显示,37.2%的沈阳被调查青年表示使用过消费贷产品,其中66.7%用于日常各类消费。从信贷消费渠道看,青年群体主要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平台的分期产品(63.7%)和信用卡(52.9%)进行信贷消费。
另外,因为不用付利息,同时还能降低资金占用,分期免息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的消费方式。沈阳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在付款时选择分期免息已经成为了“基本操作”,用她的话说:“不占用资金,不用付利息,何乐而不为?”
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金融支持正与消费市场形成良性互动。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沈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4.3%,总量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091元,增速快于全省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4.7%,总量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49元,增速快于全省1.4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更具活力的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持续“贷”动城乡“烟火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来源:沈阳日报)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沈阳推动形成“充电站+换电站+光储充一体站”互为补充的多元化公共充电终端格局,不断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用车环境,破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来源:沈阳日报)第二届沈水湾银杏节开幕
11月1日,由云飏文旅主办的“丰景和平 金叶知秋”第二届沈水湾银杏节拉开帷幕,银杏林成为城市金色名片,将自然之美与民俗之趣交织成和平区秋日最鲜活的风景。
作为沈城秋日标志性文旅IP,沈水湾银杏节的独特魅力,首先藏在这片“迟到的金黄”里。受浑河水汽湿度滋养,这里的银杏林是沈阳最晚入黄的赏秋胜地,眼下正是最佳观赏期。
自然景致之外,民俗互动让这片金色林地更添人文温度。银杏树下,指尖创意与传统技艺碰撞出别样火花,游客们围坐桌边编银杏叶、做贴画,将秋日色彩凝于方寸之间;非遗变脸表演让观众直观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来源:沈阳晚报)
沈阳综保区规划调整通过验收
10月30日,由沈阳海关牵头,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和省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完成对沈阳综保区近海、桃仙两个园区规划调整的联合验收,标志着沈阳综保区规划调整建设任务全面落地。
为促进沈阳综保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2022年,省政府、沈阳市政府向国务院申请对沈阳综保区进行规划调整。在海关总署和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7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同意沈阳综保区调整规划范围。调整后的沈阳综保区规划面积为4.22平方公里,包括近海园区2.22平方公里和桃仙园区2平方公里。经实地核查、设备演示、系统调试,联合验收组一致同意沈阳综保区规划调整通过验收。
据了解,沈阳综保区近海园区主要开展保税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等业务,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保税加工、化妆品和农产品保税加工、装备制造加工产业;桃仙园区重点推进航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现已集聚沈飞民机、上飞飞机装备等一批高端制造业企业和中外运、共勤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京东、菜鸟等跨境电商平台落地运营,保税加工中心、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多式联运中心等一批高标准载体设施相继投用。(来源:辽宁日报)
责任编辑:远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