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小时上门开锁 26 元” 的醒目广告,最终变成 1300 元的账单。杭州上城区网友的深夜遭遇,不是个例而是行业乱象的缩影。当人们被锁门外、身处窘境时,本应便捷的生活服务,却成了 “价格刺客” 的狩猎场,这背后的套路与监管漏洞,值得每个普通人警惕。
这类 “开锁陷阱” 有着惊人相似的剧本。商家先用 “25 元”“26 元” 的低价在平台引流,将关键的价格说明藏在详情页角落的小字里。师傅上门后立刻夸大开锁难度,动辄以 “锁芯报废”“只能强拆” 为由逼迫换锁,趁消费者深夜无援、急于进门的心态坐地起价。上海独居女生小慧就曾被索要 2410 元,名目从锁芯到夜间服务费多达六项,而杭州网友的账单里,仅锁芯和把手就占去 876 元,远超市场合理价格。
![]()
更令人无奈的是套路的 “闭环设计”。师傅会刻意回避提前报价,完工后才亮出账单,还诱导消费者线下转账,既规避平台监管,又销毁交易凭证。即便消费者投诉,商家要么拿 “小字提示” 当挡箭牌,要么像 “老上海开锁换锁服务中心” 那样,下架后换个马甲重新上架。平台往往以 “价格需双方协商” 为由推卸责任,最终多以部分退款了事,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破解乱象需戳破三层 “窗户纸”。对消费者而言,紧急时刻更要保持清醒:下单前务必要求师傅明确所有收费项目,对 “根据实际情况定价” 等模糊表述坚决说不,服务中可录音录像留存证据。要知道,正规 C 级锁芯更换费用通常不超过 300 元,二线城市普通开锁费约 100 元,明显溢价即可判定为陷阱。
![]()
平台的 “监管隐身” 更需打破。既然低价引流的获客成本远高于服务本身,平台就不该对 “9 块 9 开锁”“26 元上门” 的离谱标价视而不见。应强制商家将完整价目表置于显著位置,对诱导线下交易的商家处以高额罚款并永久封禁,而非简单下架了事。
作为治安特种行业,开锁业本应受严格监管。相关部门除了受理 12345 投诉外,更要主动排查 “查无此地” 的假执照商家,建立跨平台的不良从业者黑名单。唯有监管、平台、消费者形成合力,才能让 “26 元开锁” 回归服务本质,而非变成刺伤民生的利刃。毕竟,深夜里的一扇门,锁的不仅是家,更是普通人对消费环境的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