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赵 媛
通讯员 郑盛荣 王翔宇
本报讯 近日,由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分局、浙江恒优化纤有限公司、浙江信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起草完成的《浙江省合成橡胶制造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指南》与《浙江省化纤行业(涤纶)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指南》正式对外发布。
这两份省级指南以当前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化纤(涤纶)、合成橡胶制造行业的生产工艺特征、温室气体产排规律及影响因素,明确了减污降碳协同关键环节,梳理了适配的协同技术方案,并对未来技术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两大行业规范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份行业“指导手册”的背后,是嘉兴港区在减污降碳领域长期深耕的实践积淀。作为国家级减污降碳试点园区,该区不仅扎实推进协同创新试点建设,承办全省减污降碳现场会、协办全国减污降碳培训会,还通过3个典型案例点位展示实践成果,累计培育9个省级标杆项目。
此次参与起草的多家港区企业,更是以自身创新实践为指南编制提供了鲜活样本。
浙江恒优化纤有限公司通过原料与运输方式升级实现高效减碳,采用槽罐车运输替代袋包装,并选用高温PTA原料减少浆料调配加热能耗,年减碳4576吨,节约成本380万元;国内合成丁基橡胶龙头企业浙江信汇新材料投资8300万元实施全流程绿色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年节约蒸汽30.8万吨,节电1804.8万千瓦时,减碳8.3万吨,减少VOCs排放17.68吨,年节约成本超7600万元。
辖区企业浙江惠禾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同样表现亮眼,其全国首创的飞灰水洗高温熔融项目打通危废处置“最后一公里”,年危废减量15.9万吨;该企业还于2024年联合浙江工商大学等单位起草《浙江省灰渣高温熔融玻璃化工艺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指南》,为固废处置行业提供技术借鉴。
在试点建设深化与体系完善方面,嘉兴港区同样步履不停。该区已编制完成《石油化工、有机硅行业减污降碳技术目录》,省级减污降碳试点顺利通过验收。同时,积极探索“碳普惠”实践,成功完成18吨和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应用场景碳普惠减排核证,还开展了氢能客车碳普惠减排核证,累计发布碳普惠方法学4个,核证二氧化碳减排量达5717.25吨。截至目前,嘉兴港区已累计参与起草3项省级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指南,形成了“技术研发—项目落地—标准输出”的良性循环。
嘉兴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嘉兴港区将以此次两大行业技术指南发布为契机,持续加码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通过强化政企协同联动、夯实科技支撑能力、加速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举措,进一步深化国家级减污降碳试点园区建设,为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港区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