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连百年老店也撑不住了。
雀巢,这家我们从小听到大的食品巨头,挥起了裁员大刀——未来两年砍掉1.6万个工作岗位。
据餐饮见闻了解,雀巢不是一个人在裁员。它的老对手联合利华也在悄悄精简团队。卡夫亨氏、亿滋这些我们熟悉的国际食品品牌,都在不同程度地收缩战线。
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跨国巨头,似乎集体陷入了中年危机。
图片
![]()
图片
巨头集体“瘦身”
雀巢的裁员公告看似突然,实则必然。2025年上半年财报将其逼至绝境:全球销售额同比下滑1.8%,净利润暴跌10.3%,大中华区更是以6.4%的跌幅少赚15亿元。
此前对冲成本的涨价策略失灵,紧急降价后销量仍无起色,“涨亏降也亏”的死循环让管理层焦头烂额。
情急之下,换帅和裁员成了雀巢的“急救包”。
10月1日,ZARA母公司前掌舵人巴勃罗·伊斯拉仓促接棒,成为雀巢一年多来的第三任董事长;而早在9月,新CEO费耐睿就已上任,接替因违反《商业行为准则》被解雇的傅乐宏。
高层像走马灯似的换,足见投资者的焦虑。紧接着,裁员计划落地:未来两年内削减1.6万个工作岗位,占员工总数的6%。
更值得关注的是裁员结构,1.2万个白领岗位被砍掉,占比高达75%,行政、管理、文书这些“后台岗位”成了重灾区。
与此同时,雀巢把2027年的成本节约目标从25亿瑞士法郎提到30亿,约合37.7亿美元,裁员省下的人力成本,成了达成这个目标的关键。
雀巢的困境不是个例,它的老对手联合利华早就开始“瘦身”。
2024年3月,联合利华宣布启动一项全球生产力计划,预计波及约7500个以办公室为主的岗位,约占当时全球员工总数12.8万人的5.9%。
到了2025年中,联合利华再次宣布,作为全球调整的一部分,将在2025年底前于欧洲裁员3000至3200人,受影响的主要为办公室职位,约占欧洲办公室员工总数1至1.1万人的三分之一。
![]()
图片
食品行业怎么了?
表面看,是消费者变心了。深层次看,是整个食品行业的游戏规则彻底改变了。
你去超市看看就明白了。面粉、油脂、糖、包装材料,没有一样不涨价。能源费用飙升,物流成本增加,每一样都在挤压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价格战却打得火热。同样的饼干,这个品牌卖10元,那个品牌就敢卖8元。
消费者变得异常精明,比价软件用得出神入化。在这种环境下,像雀巢这样的巨头反而束手束脚——船大难掉头,成本结构已经固定,降价空间实在有限。
![]()
图片
此外现在年轻人的口味,变得比天气还快。
我们的父母可能一辈子就喝一种咖啡,吃一种饼干。现在的年轻人呢?今天迷上燕麦奶,明天尝试植物肉,后天又被某个小众品牌吸引。
有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在雀巢最重要的咖啡业务上,三年前还有超过60%的消费者表示会忠诚于某个品牌,现在这个比例降到了不到40%。
年轻人不再迷信大牌,他们更相信小红书上的测评,更愿意为颜值、为故事、为兴趣买单。
传统巨头花了百年时间建立的品牌护城河,在社交媒体时代似乎一夜之间就失效了。
十年前,如果你在超市买饼干,货架上基本都是奥利奥、趣多多这些国际品牌。
现在呢?无数本土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这些本土品牌特别懂中国消费者。
他们反应速度快,看到流行趋势马上跟进;他们擅长社交媒体营销,在抖音、小红书上玩得风生水起;他们不怕试错,这个口味不受欢迎,下个月就换新的。
相比之下,雀巢这样的跨国企业,从市场调研到产品上市,往往需要漫长流程。
等他们的新品终于上架,消费者的兴趣可能早就转移了。
还有健康意识的觉醒。
“0糖0卡”、“纯天然”、“无添加”这些词,如今成了食品行业的新密码。
老一辈可能觉得“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年轻一代却在认真研究配料表。植脂末?不健康。反式脂肪酸?绝对不行。过多添加剂?放下走人。
影响力最大就是渠道的碎片化。
还记得小时候买东西去哪里吗?无非是超市、小卖部。现在呢?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小红书店铺、抖音商城……购物渠道多得数不过来。
传统巨头习惯的是大流通、大分销模式,适合传统商超渠道。
但在直播间里,需要的是爆款思维、冲动消费;在社区团购里,需要的是高性价比、快速周转。这些新玩法,让习惯了慢节奏的巨头们水土不服。
![]()
图片
破局之路
裁员能解燃眉之急,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只是单纯地削减人员、压缩成本,而不改变增长方式,这些食品巨头迟早还会陷入困境。
如何才能打破现在的僵局?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
首先是聚焦核心业务,砍掉“拖油瓶”。很多食品巨头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业务铺得太广,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精。
雀巢就是个典型例子,除了食品饮料,它还涉足医药、宠物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精力过于分散。
这次裁员的同时,雀巢已经开始梳理业务线,计划出售旗下的一些非核心品牌,比如部分地区的糖果业务,把资金和资源集中在咖啡、婴幼儿配方奶粉、宠物食品这些优势领域。
联合利华也在做同样的事情,2025年宣布将旗下的人造黄油业务拆分独立运营,专注于食品和个人护理两大核心板块。事实证明,聚焦核心业务能有效提升盈利能力。
其次是拥抱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这次巨头裁员,白领岗位首当其冲,本质上是用数字化工具替代人工,降低运营成本。
数字化还能帮助企业更快地响应消费者需求。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柔性生产”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快速调整产品配方和包装。
最重要的是贴近消费者,读懂新一代的需求。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买食品不仅看价格和品质,更看品牌理念和情感价值。
比如“健康”“环保”“可持续”这些标签,已经成为吸引他们的关键。
雀巢推出的咖啡产品,不仅强调“零蔗糖”,还采用了可降解的包装,并且在包装上标注了碳足迹,上市后很快成为网红产品。
![]()
图片
这些品牌的成功说明,贴近消费者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甚至情感诉求。
雀巢的困境,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
在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昨天的成功经验,可能成为今天的绊脚石;昨天的核心竞争力,可能今天就不再被需要。
雀巢的裁员风波,不只是一个人的茶余饭后。它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是商业世界新旧交替的见证。
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下一个崛起的又会是谁?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思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