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醒爱人间)
楼下张叔的事,成了小区老人圈的警示。前几年他身体尚好,看着儿子要买房,便把一辈子攒的20万养老钱全拿了出去。
可钱给完没半年,儿媳对他的态度就冷了下来,平时连电话都很少打,更别说上门照顾。
![]()
去年张叔摔了一跤要住院,想让儿子拿点医药费,儿子却支支吾吾:“家里开支大,您自己不是还有退休金吗?”张叔躺在床上叹气,才后悔当初把钱给早了。
人老了手里的钱,不是不能给子女,而是要选对时机。这两个时间点给,既帮了子女,也护了自己,千万别弄错。
![]()
第一个时间点,是子女“急难却不依赖”时给。
邻居李阿姨的女儿去年创业,初期资金周转不开,红着眼圈跟李阿姨开口,却反复说“妈您要是不方便,我再想别的办法”。
李阿姨知道女儿好强,没直接把钱塞过去,而是跟女儿约好:“这5万是妈借你的,等你生意稳定了再还,妈也不着急用。”
后来女儿生意走上正轨,不仅早早还了钱,逢年过节还总给李阿姨买补品,说“妈当初没让我觉得是在靠您,这份体面我记一辈子”。
子女有难处时帮一把是情分,但留几分余地,既不养子女的惰性,也让自己的付出更有分量。
![]()
第二个时间点,是自己“清醒且有保障”时给。
我外公今年82岁,去年他主动把名下的存款分了一部分给我妈和舅舅,但分之前做了两件事:一是给自己留足了未来5年的医药费和生活费,二是跟子女说清楚“这钱是给你们补贴家用的,但我以后要是需要人照顾,你们得轮流来”。
现在外公身体硬朗,子女们轮流上门陪他聊天、做饭,逢年过节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特别热闹。老人手里有钱,心里才有底;把钱在自己清醒时规划好,既避免了日后子女为钱起争执,也能让自己安享晚年。
![]()
其实老人给子女钱,图的从不是回报,而是一份安心。可钱给早了,可能成了“理所应当”;给错了时机,反而伤了感情。不如把钱留在关键时递过去,既帮子女解了燃眉之急,也给自己留好后路。
![]()
毕竟对子女来说,老人的体谅和智慧,比单纯的钱财更珍贵;而对老人来说,手里有底气,身边有陪伴,才是真正的晚年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