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5日,北京一场名为“NOW拳刻”的儿童综合格斗赛,彻底演变成了家长的情绪擂台。比赛双方是两位9岁、体重27公斤的小选手。
当黑衣选手将黄衣选手压制在地进行击打时,黄色衣服的选手试图用腿反击未果。
就在这一刻,选手的母亲,一名黄衣女子,像一阵旋风般冲上擂台,一把将对方选手掀飞!
现场监控记录下了这荒唐一幕:原本该是孩子较量的场地,瞬间成了成年人的战场。被攻击孩子的父亲韩先生见状也冲上台,裁判慌忙拦在中间,才避免冲突升级。
据韩先生描述,争议的焦点在于裁判的一次判罚。
对方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已完成“降服”动作,但裁判判定未成功,比赛继续。这位母亲显然接受不了这个判罚,选择用暴力干预。
更令人担忧的是,韩先生称儿子在事发约50分钟后出现头晕,目前已报警并等待伤情鉴定结果。赛事安保的形同虚设,家长能轻易冲台、医疗响应的滞后,都让这场闹剧从赛场纠纷升级成公共事件。
![]()
“你输不起的样子,真丑!”事件曝光后,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把批评矛头指向了冲台的母亲。
大家的愤怒很直接:一个成年人,对着别人9岁的孩子动手,在任何地方都说不过去。
网友普遍认为,既然选择参加格斗这种有明确规则的运动,就要接受裁判的裁决。
有专业格斗爱好者分析,现场裁判的判罚并无明显不公,选手的腿部动作并未形成有效控制。
一位网友的吐槽一针见血:“要是每个家长看自己孩子吃亏就上台,那不如直接办家长UFC算了!”这种行为,表面是护犊子,实则是给孩子示范了最糟糕的解决问题方式,用暴力破坏规则。
更讽刺的是,这位母亲送孩子参加格斗的初衷,可能是希望他变得勇敢、坚强。
但她的行为却传递了完全相反的信号,你不行,所以需要妈妈帮你用犯规的方式赢,规则对你不利时,我们可以无视。
这种只能赢不能输的玻璃心,恰恰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破除的障碍。正
如另一条高赞评论所说:“她怕孩子输在拳台上,却没怕孩子输在品德上。”
![]()
一些家长将孩子的赛场变成了自己炫耀教育成果、维护个人面子的秀场。
孩子赢了,就是我教子有方,孩子输了,就是裁判不公、对手使坏。
这种心态下,孩子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家长自我价值感的延伸物。
之前成都就有小孩打架,家长不制止反而围观指挥,最终演变成家长群殴的新闻,如出一辙。
这类家长常常以保护为名,行控制之实。
他们无法忍受孩子脱离自己预设的轨道去独立面对挫折,本质上是一种过度焦虑和失控恐惧。这种焦虑传导比量子纠缠还可怕,最终演变成连儿童打闹都要分个高下的荒唐局面。
儿童参与体育,核心价值是学习规则、团队合作、尊重对手和面对挫折。
当家长一次次冲上台,他们亲手毁掉了孩子体验这些价值的机会。
长此以往,哪个赛事主办方还敢放心组织儿童比赛?
最终受损的,是所有希望健康成长的孩子。一个健康的儿童体育环境,需要的是在观众席上鼓掌的家长,而不是随时准备冲上擂台的裁判。
这场全武行没有赢家。冲台家长看似赢了一时情绪,却输掉了风度、规则意识,更给孩子做了最坏的示范,被攻击的孩子,身体可能无恙,但心理阴影难以估量,而所有关注此事的人,都对儿童体育环境多了一分担忧。
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倒下的人,而是即使被打倒,也能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站起来的人。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明白:我们或许无法保护孩子一辈子不输,但能教会他们如何有尊严地面对输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