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让人痛心的新闻。
河南中牟县的梁先生一家三口被人杀害。
![]()
妻子惨死,面部中了十几刀,七岁的女儿和八岁的儿子也面目全非。
不寒而栗,很难想象歹徒和梁先生一家到底是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
可事实恰恰相反,歹徒是梁先生最亲密的伙伴——发小崔某。
崔某和梁先生从小一起长大,成年之后一起北漂五年,可以说是感情深厚。
后来梁先生回老家办了一个废品收购站,日子越过越好。
但是发小过得却依然没有起色,甚至欠了很多外债。
为了帮助发小,梁先生也帮他接手了一家废品收购站。
不仅如此,发小有外债,张口借钱,他有求必应。发小每年都借,他每年都给。
发小之前有盗窃的前科,他看在感情的份上也选择了原谅。
平时妻子做了饭,他还请发小来家里吃饭,对发小几乎不设防。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偷偷配了他家的钥匙,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入室盗窃,被发现后,残忍地杀死了他的妻子和儿女。
更可怕的是,案发之后,发小居然像没事人一样回到案发现场。
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警方当天就将崔某锁定为嫌疑人。
盗走的金饰很快被找回,但是梁先生的家人却再也不能回来了。
梁先生说:没有人会对土堆产生感情的,直到土里埋了他最爱的人。
烧五七那天,刚好是他女儿的生日,他买了两个蛋糕,一个真的,一个纸的。
但是他再也听不见女儿叫爸爸的声音了。
这些天,他一直酗酒度日,靠着酒精才能睡着。
他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亲之信之,一直帮扶的发小,会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01
这并非个例,上网一搜,相似的案件同样触目惊心。
今年六月份,湖南31岁的朱某在车库被发小徐某杀害。
徐某身有残疾,生活潦倒,朱某则事业有成。
看在发小的情谊上,朱某把他安排进自己的公司,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里也会叫他去家里吃饭,可以说把他当成自家人一样对待。
但是因为徐某工作不力,实在没辙,朱某就把他辞退了。
没想到徐某怀恨在心,在车库蹲点,残忍杀害了朱某。
朱某怎么也想不到,怎么就因为帮人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
老话说: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很多时候,某些熟人比猛虎还危险。
彼此之间边界不清,戒备不足,反而增加了受伤害概率。
有个网友的评论颇为扎心:防同学,防邻居,防亲戚。现在好了发小也得防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教授王大伟曾说:60%的犯罪都是熟人所为。
而在一份四川省2012 年—2016年471例杀人案的回顾性分析报告里,熟人作案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73%。
要知道,过去的几千年里,我们一直是个熟人社会。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在以前,老乡、发小、亲戚,一起构建了我们的熟人关系网。他们和我们同根同源,有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无论经商还是仕途,都是不小的助力。
过去大家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为什么如今这么多的帮扶会以悲剧告终呢?
02
前阵子我重看《大宅门》的时候,对电视剧里的白家三爷恨得牙痒痒。
老爷子白萌堂还在的时候,他中饱私囊,贪污公中的钱,每次都是老大给他补亏空。
白萌堂去世之后,他吃里爬外,数次偷窃秘方。
不仅如此,因为他的莽撞,害死了自己妹妹的孩子,还带人去关家抢劫,导致自己妹妹被侮辱,一生不幸。
在白家最困难的时候,他明火执仗地去抢夺白家最珍贵的药材。
还威胁白家二奶奶,要告发老七杀洋人,逼得二奶奶驱逐了老七。
但就是这样,作为当家人的二奶奶也没有驱逐白老三。
反而帮他还债,在最难的时候给他分钱,给他分股分红,一直帮他收拾烂摊子。
直到老了,白老三才慢慢醒悟,改邪归正。
当年剧播的时候,很多人称赞白二奶奶仁义,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如今的弹幕却在说白二奶奶圣母。
白老三这个吃喝嫖赌、不学无术的烂泥,让他烂着不就好了,为什么要帮他呢?
我想,很多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过去大家对于熟人的态度是能帮则帮,能拉一把是一把。现在恰恰相反,是能推则推,能远则远,能断则断。
就连“圣母”这个词也渐渐污名化了。
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
社会学家杨华教授提出过一个概念:去熟人化社会。
在过去的熟人社会里,血亲、关系、面子构成一个稳定而严密的社会网络,扶烂泥当然是可以的。
这个网络里,大家一直奉行着儒家的仁恕之道。
就像是白家二奶奶,她对白老三的帮扶和宽容,既收获了仁义的名声,又获得了大家的尊重,还得到了生意场上伙伴的信任。
而且,熟人社会严密的关系网也一直帮她约束着白老三,舆论和道德给她建立了一道牢固的防火墙。
白老三一旦突破这道防火墙,熟人的唾沫就能淹死他。
但如今是原子化社会,关系网已经被打破,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单次博弈,舆论和道德的防火墙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
一个人哪怕名声臭了,只要换个城市,关系网带来的舆论压力就会荡然无存。
这个时候再去扶烂泥上墙,就变成了一项危险系数极高,收益率极低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非要去做,就会直面人性的卑劣与黑暗。
03
职场顾问崔铮,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有个远房表弟,三十多岁一事无成,每天就是混吃等死。
看到表弟一直这样堕落,崔铮就想着拉他一把。
一边给他介绍自己的朋友当人脉,一边借钱给他投资。
本以为有了自己的帮扶,表弟一定洗心革面,认真做一番事业。
没想到,表弟死性不改,整日吃喝玩乐不说,还迷上了赌博。
最后表弟因为挪用公款被踢出了团队,还背了一身的债务。
崔铮自己也被连累,昔日的朋友都把他拉黑了。
更离谱的是,他表弟不仅没有任何悔改之心,反而责怪崔铮瞎折腾。
崔铮最后感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坑,就是盲目拯救别人。
很多人之所以一直烂在底层,自有他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懒惰,有的因为有恶习,有的则是不学无术。
这个时候,你的救助不是在行善,而是助恶。
你的帮扶反而让他强化了自己的恶习。
你一次次借钱给一个挥霍的人,他就永远也学不会节制。
你一次次帮助懒散的人,他永远也学不会上进。
你一次次帮烂人收拾烂摊子,他就永远也学不会对自己负责。
烂泥自己是没有“骨头”的,一旦你要扶他上墙,就要做好扶一辈子的打算。
否则,你一旦放手,他势必要塌下来,把你压个半死。
梁先生在案发前几天向发小催了催借款,发小直接跑去他家盗窃杀人。
朱某辞退发小几个月之后,就遭到了杀身之祸。
就连《大宅门》里的白家二奶奶,一颗善心焐了白老三几十年,也才堪堪换了一个浪子回头。
如果你不是神仙,不是菩萨,对待烂人最好的态度不是帮扶,而是远离。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各人有各因,各人有各果,各人有各人的报应。
不沾染他人的因果,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要大家收起善心,变得冷漠。
我们当然要行善,但是要分清哪些人值得,哪些人不值得。
我总结了“烂泥”的五大特征:
1. 有恶习:
黄赌毒,无论沾了哪样,都请尽快远离他。自己去救,注定会被拉入深渊。
2. 爱绑架:
“我们是老乡/发小,你不能不帮我。”凡是拿关系说事的,多半是要赖上你了。
3. 不主动:
人不自救,天也难佑。如果对方毫无进取心,尽快收起你的善良。
4. 不负责:
只要出了事,一律在外面找原因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成长起来。
5. 不感恩:
帮人要循序渐进,看看对方的反馈,对方知恩感恩,才值得你继续投入。
不扶烂泥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智慧。
真正的善良,是用自己的余热去温暖值得帮助的人,而不是燃烧自己去填无底洞。
守住边界,量力而行,这份善意才能细水长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