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王家卫做得有多不对,而是把私人场合的录音拿出来放到大众的视野下审判,还有这么多人参与审判,这才是王家卫事件最让人觉得诡异的地方。
![]()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某天你上班很不开心,下班后和朋友聚餐,酒过三巡,开始吐槽老板抠门、同事推活、客户事儿多,还随口飙两句脏话,这本是人之常情的情绪宣泄,但如果这一切都被朋友录音,并在某天成为指控你“人品有问题”的证据,你会作何感想?
我回忆了一下,我身边99%的熟人都向我抱怨过他人,而且用的是当事人听到肯定会不那么舒服的语言。啥都没说过的圣人几乎寥寥无几。
还有一种可能,圣人也有可能跟你不熟。
当然王家卫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作为一个男人,他蛐蛐他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点。
人是多面的,不同场合会展示不同的自己。公开场合,我们克制、得体、字斟句酌;在私密空间,我们放松、真实、口无遮拦。这个社会就是这么运转的。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每个人在任何场合都得端着,那人活着有什么意思?
既然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为什么我们对别人要求太高,对自己的要求又那么低?
当王家卫说“唐嫣很装”被曝光后,有多少人第一时间点进去看?有多少人截图转发?有多少人在各个群里讨论“原来王家卫是这样的人”?我们在道德高地上审判王家卫的同时,自己正在做着同样的事:“蛐蛐”王家卫。
![]()
这不就是典型的双标吗?王家卫不可以评价其他明星装;但我们公开批判王家卫。我们私下八卦明星,不过是吃瓜而已、人之常情;明星私下八卦明星,就成了道德败坏、必须谴责。
凭什么普通人“蛐蛐”明星就是娱乐精神,明星“蛐蛐”明星就是道德沦丧?
说到底,这种双重标准就是一种隐秘的权力快感。当我们“蛐蛐”明星时,我们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优越感:看,那些光鲜亮丽的人也不过如此。而当发现明星也在“蛐蛐”别人时,我们又通过道德审判获得另一种优越感:看,我们比他们更有道德。
但事实是,我们都在同一条“蛐蛐”生态链上。普通人蛐蛐明星,明星蛐蛐明星,自媒体蛐蛐明星,所有人都在蛐蛐所有人。没有人是清白的,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
其实,那些义愤填膺批判王家卫的人,可能刚刚在好友微信上吐槽完A同事和B同事打情骂俏,C同事家里有背景拽什么拽,D同事天天就知道拍领导马屁,E同事的打扮十足是GAY……
你要让单位后天监控他的聊天记录,他可能宁肯去死……
与其虚伪地要求明星成为道德圣人,不如承认一个事实:“蛐蛐”是人性的一部分,区别只在于是否被公开。当我们义正言辞地批判王家卫时,我们其实在为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添砖加瓦。
还记得毕福剑酒桌唱戏事件吗?一次朋友聚会的私下吐槽,被做成视频流传了出来,导致他被央视开除,社会性死亡。
我同情编剧古二的遭遇,也相信他是不得已才通过偷录私人谈话来维权,但这种手段就是会对这个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如果目的可以让手段正当化,那么任何侵犯都可以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所以,这件事的对错,关键的是要问自己,我们想要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是一个可以在私密空间里真实表达、偶尔发发牢骚、说些不那么“正确”的话而不用担心被公开处刑的社会?还是一个人人戴着面具、字字斟酌、时刻担心被录音,然后拉出来鞭刑的社会?
反正,我不想我今天随口所说的某一句话,都成为明天证明“我不是个人”的呈堂证供。
下次再看到类似新闻时,不妨先问问自己:如果我的私下吐槽被录音公开,我能坦然面对吗?
如果不能,那就别急着扔石头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