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的昆明,一场名为"石语新韵"的玉雕巡回展吸引了艺术界的目光。在为期14天的展览中,中国首席工艺美术大师胡展斌的37件作品,向观众展示了一条传统工艺走向当代的创新路径。
简练线条中的意象世界
"玉不琢,不成器。"但胡展斌的"琢"法与众不同。在他的代表作《山水间》中,一块上等翡翠被塑造成极简的流线形态,仅通过几道精准的切面,就勾勒出层峦叠嶂的意境。这种"以少胜多"的表现手法,成为他独特的艺术语言。
"当代人生活节奏快,视觉信息过载。我的玉雕追求的是'视觉留白',让观者在简约中品味深远。"胡展斌在展览现场这样解释他的创作理念。
东西方美学的创造性融合
作为文武翡翠首席设计师,胡展斌大胆地将西方抽象美学融入东方玉石雕刻。在作品《月相》系列中,他运用几何切割技术,使和田玉在光线折射下产生丰富的明暗变化,既保持玉的温润质感,又赋予其现代雕塑的视觉冲击。
这种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深层的文化对话。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艺术总监评论道:"胡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能被国际市场认可,在于他找到了东西方审美的最佳结合点——既保持东方哲学的含蓄内敛,又具备现代艺术的表达张力。"
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
2023年成为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签约艺术家,标志着胡展斌的艺术成就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他的实践表明,传统工艺要在当代焕发新生,需要完成从"技艺传承"到"文化创新"的转变。
在展览的学术研讨会上,胡展斌分享了他的核心观点:"玉雕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我们今天要做的,不是复刻古人的作品,而是继承古人的创新精神,用当代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
市场认可与艺术追求的平衡
在艺术市场与创作理想之间找到平衡,是当代艺术家面临的普遍挑战。胡展斌的作品却在这两方面都获得了成功。他的作品既有拍卖市场上的亮眼表现,又被多家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这种成功源于他对"市场适应性"的独特理解:"真正的市场适应性,不是迎合潮流,而是引导审美。当你的作品能够提升观众的鉴赏力,市场自然会向你靠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