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我还能用季度奖金给自己换台新电脑,今年连房租都要跟父母借。”在北京某央企设计院工作四年的李明(化名)盯着工资条上“2867元”的数字,指尖反复摩挲着纸面,仿佛要把这串冰冷的数字揉碎。这张薄薄的工资条,不仅是他个人收入的缩影,更撕开了央企设计院“黄金时代”落幕的残酷现实——从年薪30万到月薪低保,不过短短两年。
时间倒回2023年,李明所在的设计院还是行业里人人羡慕的“香饽饽”。彼时的他,每月到手收入稳定在8000-12000元,加上季度绩效和年终奖金,年薪轻松突破20万,要是赶上项目密集期主动加班996,30万的年收入也触手可及。更让同事们引以为傲的是单位的福利:七险二金覆盖了从医疗到养老的所有担忧,中午11点半到下午两点的超长午休能让人彻底放松,茶水间里免费的咖啡、零食随时供应,甚至连团建都能去国内外热门景点。“那时候朋友总说我进了‘神仙单位’,工作稳定、待遇优厚,就算偶尔加班,心里也觉得值。”李明回忆起当年的场景,语气里满是怀念。
![]()
转折发生在2024年下半年。先是有老同事发现,原本每月5号准时到账的工资,开始推迟到10号、15号;接着,午休时间悄悄从两个半小时缩短到一个半小时,上班时间也从朝九晚五调整为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最让大家不安的是,年底的奖金核算表上,数字比往年少了近一半。“当时领导说只是‘行业暂时调整’,让我们再等等,我们还天真地以为熬过去就好了。”李明苦笑着说,现在想来,那只是降薪潮的开始。
2025年年初,更猛烈的“缩水”接踵而至。单位正式通知,七险二金调整为五险一金,曾经承诺的补充医疗、企业年金全部取消;采暖补贴、物业补助这些延续了多年的福利,也在一纸通知后消失无踪。最让员工难以接受的是工资的断崖式下跌——像李明这样的技术岗员工,月薪从五位数直接跌至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附近,有人甚至拿到过2000元以下的工资。“我算了算,现在的收入连2023年的零头都不到。”李明翻出手机里的支出记录,“房租每月4500元,通勤费200元,吃饭至少2000元,这还没算水电费和人情往来,每个月都在倒贴钱。”
![]()
比收入缩水更让员工焦虑的,是工作效率的下降。为响应国产替代号召,单位统一采购了搭载国产处理器和麒麟操作系统的电脑。可问题很快出现:设计师们常用的Autodesk系列专业作图软件,与麒麟系统存在严重兼容问题,原本两小时能完成的图纸,现在要反复调试软件、转换格式,花四五个小时才能勉强完成。“领导只说要‘支持国产’,却没考虑实际工作需求。”李明无奈地说,“要是想继续用原来的软件,就得自己花钱买授权,一个软件一年好几千,现在这点工资根本负担不起。”
如今在设计院的办公室里,曾经热火朝天的加班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压抑的沉默。有人在偷偷修改简历,有人对着电脑屏幕发呆,还有人聚在茶水间小声讨论“要不要转行”。李明也加入了求职大军,可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建筑设计行业整体不景气,很多私企设计院也在裁员降薪,我们这些从央企出来的,反而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群体。”他坦言,自己曾经以为“央企”这块招牌能保一辈子稳定,现在才明白,在行业周期的浪潮面前,个人的努力和资历是多么渺小。
不止这一家央企设计院,近期网上频频曝出类似的降薪消息:河南某上市设计院员工两个月工资仅1100多元,某中字头设计院985硕士月薪低至1500元,甚至有人拿到过107.78元的“象征性工资”。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家庭,也是整个工程设计行业陷入寒冬的真实写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科研技术服务业年均薪资高达11.3万元,可如今众多设计院员工的收入,早已跌出这个平均线,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黄金时代过去了,再留恋也没用,只能早做打算。”李明最近报了一个Python编程培训班,打算转型做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开发,“虽然从头学起很难,但总比坐以待毙强。”他的话,或许说出了很多设计院员工的心声——在时代的变局中,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唯有主动求变,才能在风浪中找到新的航向。
这场央企设计院的降薪潮,不仅是一次行业调整,更给所有职场人敲响了警钟:稳定从来不是理所当然,持续成长的能力才是最可靠的“铁饭碗”。当曾经的“神仙单位”褪去光环,那些能及时跳出舒适区、主动拥抱变化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如何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避免人才流失,或许才是度过寒冬的关键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