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物价持续攀升的当下,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早已练就了精打细算、逐项比价的购物本领。
- 近期,各大商超之间的价格较量愈发白热化,各类低价爆款频繁登场。
![]()
- 30枚无抗生素认证的新鲜鸡蛋仅售11.5元,12瓶550毫升装矿泉水总价不到8元,如此实惠的价格极具吸引力。
- 京东折扣超市、盒马“超盒算”、美团旗下“快乐猴”等新型零售点凭借极致低价,在城市社区间迅速赢得中老年人群的青睐。
- 可曾几何时门庭若市的传统大型商超,如今为何日渐萧条?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大超市冷清,折扣店爆火
- 过去几年,你是否也有类似感受:生活成本悄然上升,大家消费时更加谨慎理性。
- 特别是擅长持家的大爷大妈们,比价能力堪称一流。
![]()
- 但不知从何时起,家门口那些曾经人头攒动的连锁大卖场,客流逐渐稀少。
- 不是贴出“清仓关闭”的告示,就是货架空置率越来越高。
- 走进店内,空间显得格外空旷,有时顾客数量甚至不及员工多。
- 你所在的城市,是否也出现了这样的变化?
![]()
- 而另一边,京东推出的折扣门店、“盒马超盒算”以及美团“快乐猴”这类硬折扣模式新店却人气高涨。
- 它们不玩虚标原价的把戏,而是直接呈现真实底价。
![]()
- 一枚鸡蛋不到四毛,一瓶水售价六毛左右。
- 清晨天未亮,许多城市的折扣超市门前已排起长队。
- 手提帆布袋、推着折叠车的中老年人,正等待抢购限量供应的高性价比商品。
![]()
- 这种鲜明对比背后,是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3年这六年期间,全国共有约1.5万家超市门店退出市场。
![]()
- 即便是行业领军企业永辉超市,五年内也关停了超过四成的门店。
- 其门店总数由1440家缩减至800余家,并连续两年出现合计超13亿元的净亏损。
- 西南地区的重庆百货同样面临困境,超市业务从181家减至149家,四年间营收下降幅度超过27%。
![]()
- 传统商超纷纷收缩战线之际,硬折扣业态却高歌猛进。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盒马“超盒算”单日新增13家门店,总规模接近330家,并计划年内冲刺千店目标。
- 美团“快乐猴”在杭州落成第三家门店,主营约1200种高频消费品,店内现烤糕点每小时需补货三次以上以满足需求。
- 涿州某京东折扣店内,9.9元一瓶的白酒刚上架便被老年顾客整箱搬走。
![]()
- 区域零售商动作更为迅猛,中百集团曾在一天之内于武汉、黄石等地同步开业51家硬折扣门店。
- 商品种类由原先的3000余种精简至约1400种,整体定价下调近两成,快速切入居民日常生活场景。
![]()
- 低价秘诀
- 传统大型超市走向低迷,根源在于其盈利逻辑本身存在结构性问题。
- 它们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商品差价,而是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陈列费、促销服务费等附加费用。
![]()
- 这些隐性成本最终都会叠加到零售价格之中。
- 例如一瓶普通饮用水,终端售价可能比出厂价高出近五角钱。
![]()
- 当电商平台和硬折扣商店以更透明、更低廉的价格出现时,消费者的流向自然发生转变。
- 硬折扣店的低价策略,并非依赖临期商品或短期让利活动,而是一整套全新的运营体系支撑。
- 所售均为正规渠道商品,供应链稳定,品质有保障,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节约”上。
![]()
- 首先是减少品牌溢价。不盲目追求知名品牌,转而选择优质中小型厂商合作,或大力发展自有品牌产品。
- 德国零售品牌奥乐齐(Aldi)超过九成的商品为自有品牌,价格普遍低于同类竞品二至三成。
- 美团“快乐猴”已上线300多种自主开发商品,中百硬折扣门店中自有品牌占比接近40%。
![]()
- 其次是压缩中间环节。多数采用工厂直供或产地直采模式,跳过批发商与分销层级。
- 京东折扣超市依托集团强大的集采能力和物流网络,实现米面粮油等基础物资源头采购,补货效率较传统商超提升40%。
- 奥乐齐约八成商品来自本地供货商,流通环节加价率控制在30%以内,远低于传统超市50%以上的水平。
![]()
- 同时,将商品品类压缩至1000到2000种之间。
- 剔除冷门、非刚需品类,聚焦米面粮油、调味品、饮料零食等家庭日常必需品。
- 不仅节省消费者寻找时间,也降低了库存压力,增强了批量议价能力。
![]()
- 最后是降低门店运营开支。装修风格简约实用,部分商品采用拆箱陈列方式,鼓励自助扫码结账,员工实行多岗位兼任制度。
- 部分地区品牌采取更极致的成本控制措施,如限制空调使用频率,利用货架顶部作为临时仓储区,使整体运营成本降至行业均值的一半。
- 京东主推5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店模式,商品数量可达5000种以上,覆盖更广需求。
- 美团“快乐猴”则通过动态调价机制与即时配送服务,精准响应社区居民的短时消费需求。
![]()
- 商超转型,双轨求生
- 面对新兴硬折扣模式的冲击,传统商超正积极探索转型路径,目前主要形成两大方向。
- 一是跟进布局硬折扣门店,二是借鉴胖东来的服务理念提升体验,但两条路线都面临不小挑战。
![]()
- 开展硬折扣并非简单降价即可奏效,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 包括打通产地直采链条、优化SKU结构、建立自有品牌体系——这些恰恰是多数传统商超的薄弱环节。
- 部分地方性超市转型后,暴露出货源单一、质量波动等问题,甚至用临期商品充数,难以维系顾客信任。
![]()
- 而模仿胖东来,则不能仅停留在门店装修升级和服务话术培训层面。
- 其成功的核心在于长期积累的商品筛选机制、科学的员工激励制度以及严格的品控流程。
- 若只复制表面形式,极易陷入价格抬升但服务体验未达预期的尴尬境地。
![]()
- 比如物美学清路店曾遭消费者吐槽:逛起来像精品超市,付款时却感觉“钱包受伤”。
- 值得注意的是,物美近期尝试“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
- 一方面开设“物美超值折扣店”,将SKU控制在1300种以内,自有品牌占比超过60%,主打低价引流。
- 另一方面对原有门店进行升级改造,对标胖东来标准,优化选品逻辑与服务质量,试图打造高端形象。
![]()
- 不过这一模式对资源调配与管理能力要求极高,如何平衡折扣店的高效运转与体验店的高成本投入,仍有待市场检验。
- 当前我国硬折扣业态的市场渗透率仅为8%,显著低于德国的42%和日本的31%,下沉市场潜力巨大。
- 这意味着无论是传统零售商转型,还是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入局,依然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但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价格维度。
![]()
- 归根结底,这场零售格局的重塑,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
- 谁能真正做到低价而不牺牲品质,在压缩成本的同时坚守质量底线。
- 谁能推动服务升级而非流于口号,让消费者真正愿意为良好体验支付溢价,谁才有望成为最终胜出者。
![]()
-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商家之间的激烈角逐和深度变革,意味着更多优质低价商品进入市场,购物过程也将更加便捷舒心。
- 过去需要跑多家店铺才能省下几元钱,如今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低价商品送货上门。
- 这场超市行业的价格博弈,最终受益最多的正是我们每一位普通百姓!
![]()
- 建议收藏本文并分享给家中长辈,帮助他们在日常采购中避开溢价陷阱,买到真正实惠的好物。
- 你还了解哪些值得推荐的高性价比折扣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一起共享省钱秘籍!
![]()
- 结语
- 这场零售业的深刻变革,本质上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回归。当企业不再依赖营销噱头,而是专注于供应链优化、效率提升与服务创新,普通人就能用更合理的支出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用品。这不仅是购物方式的进化,更是全民生活质量的实质性跃迁。
- 参考文献:1.上游新闻:《你多久没有逛超市了?传统商超为啥越来越“不受待见”》2024-10-142.证券时报:《实探中百集团硬折扣店:51家同步开业,自有品牌占比近40%》2025-09-263.新浪财经:《入局折扣店的大卖场们,“质价比”时代来临》2024-06-04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