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能救救我们啊!我辛辛苦苦几十年攒下的钱全砸进去了,钱没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瘫坐在派出所台阶上,声音嘶哑、泪流满面。这样的场景,在鑫慷嘉爆雷后屡见不鲜。
![]()
2
令人震惊的是,即便十年前e租宝、“1040阳光工程”等庞氏骗局早已血淋淋地警示世人,类似的金融陷阱至今仍在上演。那些打着“低风险高回报”旗号的投资项目,依旧能轻易撬开普通人紧锁的钱包,最终让无数家庭倾家荡产。
3
谁都明白投资有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赔上全家积蓄,但总有人心存幻想:“别人能赚到钱,为什么轮不到我?”正是这种侥幸心理,成了骗子最趁手的工具。
4
再加上身边亲朋好友的鼓动和炫耀,“你看他投了三个月就翻倍”,一句句看似真诚的劝说,实则将更多人推向深渊。情绪一旦被点燃,理性便悄然退场。
5
那么,这次席卷全国的鑫慷嘉骗局,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攻陷200万人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血汗钱送上门的呢?
![]()
6
鑫慷嘉摆局欺骗老百姓
7
一场包装精美的财富幻术,在短短两天之内,将超过两百万普通人的希望彻底碾碎。129亿元资金瞬间蒸发,如同从未存在过一般,只留下一串冰冷的数字和无数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
8
要真正看清这场骗局的本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喧嚣。我们必须拆解它的运作逻辑——它之所以能在e租宝覆灭多年后依然大行其道,靠的是三重精密设计的心理操控机制。
9
这三大手段分别是:打造一个不容置疑的权威场景,植入一个无法抗拒的利益锚点,以及构建一个自我强化的封闭社群体系。
![]()
10
骗局的第一步,永远是营造真实感。鑫慷嘉选择的舞台,是贵阳市最耀眼的地标建筑——国际金融中心最高层的豪华写字楼。
11
当投资者踏入那金光闪闪的大堂,映入眼帘的是大理石地面、水晶吊灯与身穿制服的迎宾人员,整个空间散发着不容小觑的财力气息。还没来得及思考项目本身是否靠谱,内心的怀疑已被眼前的奢华所压制。
![]()
12
单靠本地排场还不够,必须披上“国际化”的外衣。于是,鑫慷嘉宣称自己是“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在中国设立的唯一运营中心。
13
为增强可信度,公司广泛传播创始人与所谓“迪拜高管”的合影照片,并在宣传资料中反复强调其海外背景。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遥远的中东市场难以查证,这份神秘感反而加深了信任。
![]()
14
如果说国际身份是一层镀金外壳,那么“国家背书”则是整套骗局的核心护盾。鑫慷嘉伪造了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企的合作协议,甚至制作了虚假的签约仪式视频。
15
在公众潜意识里,“国家队”意味着安全与保障。利用这种根深蒂固的信任,他们成功将一个彻头彻尾的诈骗平台,包装成具有官方色彩的重点扶持项目。
![]()
16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披上“慈善”的道德外衣。鑫慷嘉频繁出现在各类公益活动之中:向偏远山区捐赠教学设备,为洪灾地区运送物资,还组织员工参与志愿服务。
17
这些行为通过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塑造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可实际上,所有捐赠物资只是摆拍道具,账面上的资金流转也仅是空转一圈便原路返回。
![]()
18
这些精心策划的善举,不过是为骗局涂抹的一层圣洁油彩,目的只有一个:赢得民心,降低警惕。
19
当宏大的叙事框架搭建完成,真正的诱饵终于登场——鑫慷嘉承诺每日1%至2%的固定收益,堪称现代版“点石成金”的神话。
![]()
20
换算下来,投入10万元本金,每天可获得高达2000元的回报。这不是理财,而是一台名副其实的“自动印钞机”,足以击穿任何人对合理收益的认知底线。
21
为了让这台“机器”看起来运转正常,他们开发了一款专属App,用户登录后能看到账户余额以USDT(泰达币)形式持续增长。每一次数字跳动,都在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带来强烈的成就感。
![]()
22
更关键的是,初期提现极为顺畅,几百元甚至几千元都能秒到账。这种即时反馈极大增强了平台的可信度,让人误以为“钱真的在生钱”。
23
然而,真正推动病毒式扩张的,是其内嵌的传销式拉新机制。每成功推荐一名新成员投资,介绍人即可获得高额佣金,层级越多,收益越可观。
![]()
24
原本的投资者迅速转变为推广者,亲朋好友、邻里同事纷纷成为潜在目标。亲情、友情在这种利益链条下被异化为“业绩指标”。
25
为了进一步刺激积极性,鑫慷嘉推出了极具煽动性的终极奖励:只要发展满500名下线,就能免费获得一辆豪华汽车。
![]()
26
为此,公司定期举办盛大的颁奖典礼,灯光闪烁中,获奖者激动地接过车钥匙,台下掌声雷动。这一幕幕被录制成短视频疯狂传播,点燃了无数围观者的欲望之火。
27
许多人看到后心想:“他能做到,凭什么我不行?”这种心理被不断放大,促使更多人加大投入,甚至变卖资产也要冲进去搏一把。
![]()
28
在这个过程中,受害者逐渐完成了身份转变——从被动受骗者,变成了主动传教士。他们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去说服他人加入,用亲身经历证明平台的可靠性。
29
就这样,一张由金钱驱动、人际关系编织的巨大网络迅速铺开,覆盖贵州、广东、四川、江西、山东等多个省份,卷入人数超过两百万。
![]()
30
这场骗局最可怕之处,并非技术多么高明,而是它成功制造了一种群体共识,使个体丧失基本判断力。
31
鑫慷嘉的扩张高度依赖熟人社交圈。许多中老年人、个体经营者、家庭主妇之所以相信该项目,不是因为了解其商业模式,而是因为介绍人是亲戚或老友。
![]()
32
一旦进入这个圈子,独立思考能力便被集体狂热所吞噬。微信群里每天刷屏的都是收益截图、感谢信和对未来暴富的憧憬。
33
这种封闭的信息环境形成了强大的“回音壁效应”:正面信息被无限放大,任何质疑都会被群起围攻,被视为“破坏大家发财梦”的罪人。
![]()
34
尽管外部警报早已响起——迪拜官方明确否认与其有任何关联,宜宾市财政局也发布了风险提示——但这些警告传入社群后,立刻被贴上“竞争对手抹黑”“政府打压创新”的标签。
35
面对每天实实在在到账的数千元收益,人们宁愿选择相信眼前的利益,也不愿正视潜在的风险。
![]()
36
在崩盘前的最后一周,平台已出现提现延迟、客服失联等问题,但资金流入量不降反升,日均高达1.2亿元。所有人都抱着“快进快出”的幻想,坚信自己能在最后一刻全身而退。
37
殊不知,他们盯着的是那点微薄利息,而幕后操盘手盯上的,却是每个人的全部本金。
38
再坚固的泡沫,终究会破裂。6月25日,鑫慷嘉App突然大面积无法提现,用户纷纷涌入客服群询问情况。
39
起初,大多数人仍抱有希望,认为只是系统临时故障。前一天还在群里鼓励亲友加仓的人,此刻仍在互相安慰:“别慌,老板肯定在处理。”
![]()
40
然而到了次日清晨,平台全面关闭,官网无法访问,App停止响应。这场持续一年多的财富神话,正式宣告终结。
41
而那些幕后黑手早已做好准备。在崩盘前夕,他们迅速变更公司法人,切断与主体公司的法律联系。
![]()
42
同时,通过预先注册的多家空壳企业,他们在不到48小时内将129亿元资金层层转移,最终携款潜逃海外,企图逃避法律追责。
43
这一操作手法,与当年卷走110亿后逃往日本的“千屹平台”刘氏兄弟如出一辙。消息传出后,无数人才猛然惊醒。
![]()
44
有人投入毕生积蓄,有人抵押房产贷款投资,有人拿出了孩子的教育基金……如今一切归零。各地派出所门前排起长队,受害人们眼神呆滞,满脸绝望,只盼能换来一丝挽回损失的可能。
45
讽刺的是,即便事实摆在眼前,仍有部分群聊继续活跃着。有人坚持声称:“老板出国谈大项目去了,很快就会回来重启平台。”
![]()
46
这种深入骨髓的自我欺骗,反映出骗局对人心操控之深,令人不寒而栗。
47
警方虽迅速立案侦查,但由于资金流向复杂且涉及境外转移,最终仅冻结约1.1亿元资产,相对于129亿的总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48
更令人心痛的是,灾难之后又滋生新的骗局。一些犯罪团伙冒充“专业追款公司”,向已经破产的受害者收取高额费用,承诺帮助追回损失,实则进行二次诈骗。
49
这些人在伤口上撒盐,让本已破碎的心灵再次承受打击。
50
51
52
5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