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 本文共2219字,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前言
有句老话说得很扎心:“最是无情帝王家”。当皇权的屠刀砍向身边的血亲时,连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都逃不开这样的宿命:他是后世眼里千古一帝的模板,却一辈子背着玄武门之变后逼父亲李渊退位的争议。
很多人都有个疑问:以李世民的能力和威望,就算等李渊自然去世,难道接班的不是他?为什么非要急着逼父亲下台,落个了不孝的骂名呢?
![]()
其实答案藏在武德年间(李渊在位时)的政治旋涡里,今天老达子就来跟大家聊聊当时李世民的处境吧~
太子集团的压迫与李渊的“平衡术”破产
李渊起兵反隋时,李世民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劝父起兵、攻打长安、平定天下,几乎每一场关键战役都有李世民的身影。但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李渊还是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为了安抚李世民,李渊给了他极高的权力:“封秦王,任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可以开府置官属,甚至拥有自己的军队(秦王府兵)。
李渊的算盘打得很清楚:用太子李建成稳住朝堂,用秦王李世民平定天下,两边互相牵制,自己坐收渔利。
可他没想到,这种平衡术只会让他们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
太子李建成怕李世民抢自己的位置,联合齐王李元吉,一边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比如诬告他“谋反”),一边偷偷削弱秦王府的实力:先是调走秦王府的猛将(如程知节、尉迟敬德),再切断秦王府的财源,甚至派人刺杀李世民。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记载:“建成乃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
而李渊呢?他明明知道李建成在搞事情,却装聋作哑。既不想废太子,也不想真的处置李世民,只想维持表面的“平衡”。
比如李世民被鸩毒后,李渊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你们兄弟别再见面了”,根本没追究李建成的责任。再比如李建成要调秦王府兵,李渊居然同意了。
![]()
到了武德九年(626年),形势已经恶化到了极点。李建成打算在李渊去仁智宫避暑时,派军突袭秦王府,彻底除掉李世民。
《资治通鉴・唐纪七》:“建成谓元吉曰:‘秦王且遍见诸妃,彼金宝多,有以赂遗之也。吾安得箕踞受祸?不如先事图之。’”
而李元吉更直接,建议李渊杀掉李世民。
“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走到了悬崖边,如果再等下去,不是被李建成杀死,就是被李渊削权圈禁,连命都保不住,更别说登基了。
武德后期的唐朝政治生态
有人会问:就算李建成要杀他,李世民不能等李渊去世后再反击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武德年间的政治生态,根本就不给你等待的空间。
首先,“立嫡立长”的传统是李世民绕不开的坎。只要李建成还是太子,只要李渊还活着,李世民就永远是“藩王”,没有合法的继承权。
就算李渊去世,李建成登基,李世民要么被幽禁,要么被杀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其次,秦王府的下属们也不会让李世民等。秦王府的文臣武将(如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都是跟着李世民出生入死的,他们的富贵全绑在李世民身上。如果李世民倒了,他们要么被李建成清算,要么一辈子没出头之日。
所以尉迟敬德才会对李世民说:“大王若不从敬德之言,敬德将逃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你要是不反抗,我就逃了,不会陪你等死。
最后,唐朝的政治结构也不允许“等待”。武德年间,李世民不仅有军功,还有自己的小朝廷,天策府的官员都是当时的精英(如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秦王府的兵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
这样的势力,别说李建成容不下,估计就连李渊自己都害怕,他曾对李世民说:“你功劳太大,我封你为太子吧?”
《资治通鉴・唐纪七》:“上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
不是真的想立他,是怕李世民造反。
![]()
逼宫是李世民的最优解
到了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
他做了三件事:
- 先向李渊告状,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其实是为了把李建成骗到玄武门);
- 埋伏士兵在玄武门(皇宫的北门,是太子进宫的必经之路);
- 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派尉迟敬德“保护”李渊(其实是逼宫)。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处境很尴尬:太子死了,秦王掌握了兵权,自己已经没有反抗的能力。所以他只能顺水推舟,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位。
《旧唐书・高祖本纪》:“九年夏四月,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秦王,秦王伏兵诛之。六月,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八月甲子,高祖传位于皇太子,自称太上皇。”
很多人说李世民逼父,可如果他不这么做,等待他的是什么?是李建成的屠刀,是秦王府的覆灭,是自己的死亡。逼宫不是李世民的选择,是他的生存本能。
老达子说
后世对李世民的逼父的争议很大,但大多人都承认:没有逼宫,就没有贞观之治。
比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然其践祚之初,诛兄杀弟,逼父退位,实有惭德。然其善政,足以盖过其恶。”
大意就是:李世民的贤明,从西汉以来只有他一个人。虽然他杀兄弟、逼父亲,但他的善政足以抵消这些过错。
而更关键的是,李世民用“贞观之治”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轻徭薄赋、虚心纳谏、任用贤能,让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相比之下,逼父的骂名,反而成了他千古一帝光环下的小瑕疵。
其实,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李世民不是完美的圣人,但他是合格的皇帝,他用自己的方式,终结了武德年间的混乱,开启了一个盛世。
就像《旧唐书》作者刘昫说的:“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亘古而来,未之有也。”(太宗的政绩,足以让人赞叹。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盛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