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 | 宋明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宋明教授团队牵头,联合甘肃省肿瘤医院开展了一项双中心、单臂II期临床试验(ChiCTR2200058650)。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验证了新辅助信迪利单抗联合铂类+白蛋白紫杉醇,序贯经口根治手术在可切除人乳头瘤病毒口咽鳞状细胞癌(HPV⁺ OPSCC)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创新性地采用NGS大Panel和HPV(ctHPV-DNA)检测技术,精准预测新辅免疫化疗疗效,为后续豁免放疗提供了坚实的分子依据。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eClinicalMedicine(IF=10)。
研究亮点
1、全球首创短程疗法:PD-1单抗+双药化疗2周期固定衔接手术前瞻性II期方案。
2、病理/生存双突破:96%的患者获主要病理缓解(MPR),68%达病理完全缓解(pCR);2年无病生存率(DFS)与总生存率(OS)均高达96%,且耐受性良好。
3、ctHPV-DNA精准预测:阳性率由基线86.7%显著降至术前29.4%。该技术不仅为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提供了新手段,更为后续豁免放疗决策奠定坚实依据。
研究背景
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口咽鳞状细胞癌(HPV⁺ OPSCC)发病率持续攀升。尽管其生存结局优于HPV- OPSCC,现行根治性放化疗或初始手术联合辅助放疗策略仍不可避免引发吞咽障碍、口干症及听力损伤等远期功能障碍。与此同时,约10%的患者在标准治疗后仍复发或转移。因此,如何在保证肿瘤控制的同时减少治疗强度与远期不良反应,成为该领域的核心命题。基于PD-1抑制剂在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中的明确生存获益,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序贯经口手术(含经口机器人手术,TORS)被寄予厚望,但其前瞻性证据亟待补强。
研究内容
本项单臂、双中心II期临床试验前瞻性纳入27例可切除HPV⁺ OPSCC患者,接受2周期信迪利单抗(200mg d1)+顺铂(60mg/m² d1)+白蛋白紫杉醇(260mg/m² d1)新辅助治疗,末次给药后2-6周25例患者行TORS或经口切除+同/双侧颈清扫术(图1)。
![]()
图1. 研究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新辅助免疫化疗实现显著病理缓解与肿瘤降期
27例可切除HPV⁺ OPSCC患者均顺利完成两周期新辅助免疫化疗。影像学评估显示,所有患者均实现部分缓解(PR)或更优的疗效,客观缓解率(ORR)100%,其中14例(51.9%)患者的肿瘤缩小超过50%(图2A)。在此基础上,25例患者接受经口手术,其中24例(96.0%)实现MPR,17例(68.0%)达到pCR(图2B)。术后病理分期显著降级,64.0%的患者淋巴结转阴(ypN0,16/25),所有转移淋巴结均局限于N1分期(图2B)。这些出色的病理缓解数据不仅为HPV⁺ OPSCC的新辅助治疗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更为后续手术及“去放疗”策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病理学基础。
![]()
图2. 病理缓解达96%
>>>>2. 新辅助治疗耐受性良好,围术期安全性高
新辅助治疗期间,88.9%(24/27)的患者仅出现1-2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主要表现为皮疹(44.4%)、脱发(37.0%)和乏力(29.6%)等可控症状。1例患者出现3级不良事件,表现为粒细胞减少伴肺炎和腹泻,经干预治疗后迅速恢复,全组患者无手术延迟或治疗中断情况(表1)。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仅1例(4.0%)患者出现乳糜漏,且通过保守治疗在一周内痊愈(表2)。这些安全性数据表明,该治疗方案有效避免了传统放疗可能导致的不可逆毒性反应,展现出显著的安全性优势。
表1. 放疗相关不良事件
![]()
表2. 患者关于手术及辅助治疗的相关情况
![]()
>>>>3. 患者生存获益显著,功能保全优异
在中位24.9个月的随访期内,25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2年DFS和OS均高达96.0%(95% CI:88.6-100%)。仅1例患者于术后33个月出现单侧颈部淋巴结复发,无远处转移或肿瘤相关死亡。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新辅助免疫化疗联合经口手术策略在确保肿瘤治疗疗效的同时,成功实现减疗的可行性。
生活质量问卷(EORTC QLQ-HN35)评估显示,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疼痛、吞咽及社交进食功能评分即恢复至基线水平,并持续稳定至术后1年(图3B)。此外,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4天内拔除胃管,且无一例出现长期鼻饲依赖,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速功能恢复速度,真正实现肿瘤控制与功能保全双赢。
![]()
图3. 患者PFS和OS显著获益
>>>>4. ctHPV-DNA快速清除预示病理完全缓解
纵向血浆分析可见,在新辅助治疗期间,ctHPV-DNA阳性率呈显著下降趋势:从基线时的86.7%(13/15)降至治疗中期的44.4%(8/18),并在术前进一步降至29.4%(5/17)。在术前检测中,阴性患者有9/12例(75.0%)达到pCR;而持续阳性患者仅有1/5例(20.0%)获得pCR(图4)。尽管由于样本量有限,这一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10),但结果表明ctHPV-DNA的快速清除与pCR高度一致,显示出其作为液体活检标志物的潜力,有助于指导术后个体化管理及放疗豁免决策,为未来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试验提供了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阈值参考。
![]()
图4. ctHPV-DNA快速清除与pCR高度同步
结语
本研究不仅在国际上首次验证了新辅助免疫化疗联合经口手术在HPV⁺ OPSCC治疗中的突破性价值 — 以96%的MPR率和96%的2年生存率树立了新的疗效标准,还通过ctHPV-DNA动态监测首次实现了治疗效果的分子可视化和精准预测,为“减疗不减效”个体化治疗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分子依据。目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正积极推进III期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探索ctHPV-DNA指导下的治疗降级路径。
专家简介
![]()
宋明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科室主任
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颌面-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Yan S, Zhang X, Li F, et al. Neoadjuvant sintilimab and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transoral surgery for HPV-positive resectable oropharyngeal cancer: a single-arm, two-centre, phase 2 trial[J]. Eclinicalmedicine, 2025, 86.[1]Yan S, Zhang X, Li F, et al. Neoadjuvant sintilimab and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transoral surgery for HPV-positive resectable oropharyngeal cancer: a single-arm, two-centre, phase 2 trial[J]. Eclinicalmedicine, 2025, 86.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