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记得将“掘金日本房产”设为星标
不错过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掘金日本房产(ID:Japan_gold)| 掘金酱
![]()
一年一度的考公月又到了。
就在前不久,一则新闻让不少备考人心头一动:从2026年起,考公考编的报考年龄放宽到38周岁以下,"35岁门槛"终于被打破了。
看样子,未来上岸的机会又增加了,可这也意味着赛道将更加拥挤。
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总报名人数达到341万,但岗位只有不到4万个,平均竞争比接近98:1,最热门的职位更是上演着6500:1的残酷剧本。
而在日本,考公却是政府反过来求人。
2025年,日本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竞争率跌破历史新低:2.9:1,3个人中,就有一个能端上“铁饭碗”,简直从来没有这么容易过。
![]()
可偏偏铁饭碗都递到了面前,日本年轻人却不想接。
2024年,日本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降至2.42万人,同比减少7.9%。在日本47个省级政府中,有45个都在苦恼招不够人。
为了挽救“用工荒”,日本政府这些年没少花心思:上四休三、涨薪、海外交流、男性产假等,但效果依旧不理想。
![]()
走投无路的日本政府,只能“不情不愿”地向外国人抛出橄榄枝。
2024 年,群马县的大泉町决定打破常规,在政府雇员招聘中取消了国籍要求。紧接着,茨城县政府宣布,2025年的公务员招聘考试也不限制国籍。
![]()
如今,在不少地方政府,外国公务员的身影已经不再稀缺。以川崎市为例,截至2024年4月,当地政府就聘用了39名外国籍职员。
按照这个趋势,未来在日本各地的市政窗口,遇见不同肤色的工作人员,大概不再是新鲜事。
想更快了解日本最新热点资讯、重要新闻解读、在日生活细节等资讯,欢迎下方联系我们,“内部交流群”会分享更多日本大小事:
![]()
问题来了,外国人在日本上岸当公务员,究竟是种怎样的体验?
对此,来自大连的孙女士最有发言权。从1984年开始,她的家乡辽宁省就与富山县建立了友好关系,定期会互派公务人员交流。
八年前,当时还是辽宁省公务员的孙女士,就被派往富山县政府,负责中日文化交流,成为了富山县外籍公务员中的一员。
![]()
图源:小红书@康哟喂
因为有过中日两地担任公务员的经验,她很快发现,同样是“铁饭碗”,日本公务员的一天可和国内太不同了。
首先,孙女士在日本任公职的一天,是从找停车位开始的。早晨八点半,她照常开车上班,却没开往政府停车场,而是绕进了附近的付费停车场。
难道偌大的政府没有停车位?有,而且空位还不少,但那是专门留给来办事的市民的,公务员不能占用。
![]()
图源:小红书@康哟喂
别说车位了,就连电车的快充桩也只对民众开放,公务人员如果想给公车充电,只能用慢充,而且公车单次出行不能超过40公里。
没想到当上了公务员,待遇似乎还比普通民众低一等。这就是日本的逻辑:公务员是纳税人雇佣的,民用优先,官用靠后。
停好车,走进县厅大楼前,孙女士提前挂上了工作牌。不过工作牌只是表明身份用,大楼既无门禁也无安检。
这也意味普通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政府大楼。大厅里的索引图上面标注了所有科室,甚至包括各个部门领导的办公室,市民想要参观、拜访、面谈,直接按照指引推门就行。
看样子,与其说是政府大楼,倒不如称之为“向全民开放的公共服务中心”。
![]()
孙女士所在的是省级政府,大多对接组织或机构。图源:小红书@康哟喂
上午九点整,孙女士准时坐到工位前。
不同于国内体制内常见的分隔式办公室、红木办公桌,孙女士所在的办公室是个开放空间,汇聚了二十多人,大家来自美国、韩国、越南各地,就像一个“小联合国”,但是拥挤版的。
![]()
图源:小红书@康哟喂
毫不意外的是,孙女士刚打开电脑,显示屏就卡住了半天——这里的机器和设施确实有些年头了,连领导办公室也不能幸免。
不过,这种“节俭”似乎只针对内部。县厅里有专门对民众开放的县民馆,不仅是全新装修,也是唯一一个空调开足的地方。
![]()
图源:小红书@康哟喂
中午12点,孙女士在食堂点了一份650日元(约合人民币33元)的套餐,相当于日本半小时的工资。因为食堂对所有人开放,所以刚刚排在她前面的,可能既有厅长级的领导,也有刚办完事顺路吃饭的市民。
领导和市民挤在同一个地方,还吃着同样的平价便当——这幅在很多地方难以想象的画面,恰恰是孙女士的日常。
![]()
图源:小红书@康哟喂
下午五点半,孙女士准备下班,而办公室里还有很多同事在埋头工作。在这里,加班是家常便饭,遇到紧急项目,通宵达旦也是常事。
但加班归加班,想借此快速晋升可没那么容易。日本公务员几乎没有破格提拔这回事,升职还得熬年限。
一天下来,孙女士的日薪大概是9千日元(约合人民币415元),月薪在28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万元)。
而且这是只有外派公务员才有的待遇,普通公务员薪水则更低一些,一般是二十万日元出头,和企业职工工资差不多。
公务员工作不轻松,工资不算高,升职还得慢慢熬。对于当下的日本年轻人来说,这道数学题再简单不过:考公=当苦工。
![]()
然而,在他们父母那一代人的世界里,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则完全不同。
孙女士的日本同事坦言:“二十多年前,日本也出现过一场近乎狂热的考公潮。”
狂热到什么地步?
很多大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把备考当成了主业。在热度最高的年代,64%的日本应届毕业生都选择了考公。
那时候,别说已经端上铁饭碗,就连一句“我在备考公务员”,都能在婚恋市场给异性留下好印象。
这场考公热潮,出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企业纷纷缩招,裁员、降薪、朝不保夕成为常态。此时,稳定两个字就成为了唯一计算标准。
转折点出现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随着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公务员的薪资待遇开始下滑,再加上工作压力和编制缩减,全民考公热迅速褪去。
也就是说,这场考公热只维持了10年左右。
进入21世纪后,两大推手彻底为这场热潮画上了句号:一是日本经济迈向缓慢复苏,企业薪酬远高于体制内;二是出生率持续下降,求职转为卖方市场,今年日本大学应届生的就业率更是高达98%。
当稳定成为标配后,年轻人自然也就不再将公务员视为救命稻草。
考公热退潮,也让公务员一职回到了它原本该有的位置:只是一份普通工作,而且是一份被公开审视的服务事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