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西安城墙部分区域因长期潮湿长出青苔,引发市民和游客广泛关注。西安城墙景区的部分墙段,仿佛被大自然“一键美化”,墙体表面悄然覆上一层翠绿苔藓,野花点缀其间,潮湿角落甚至萌发出小蘑菇,宛如一座“巨型生态缸”,展现出别样的生命力。
这一景象虽令人惊叹,却也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专家指出,连续阴雨导致城墙表面长期处于湿润状态,高湿环境为苔藓孢子的附着、萌发和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从而催生了这番“意外之景”。
青苔属于苔藓类植物,喜阴湿环境,常生长于光照不足、潮湿遮蔽的砖石墙体或地表缝隙中。其生长的关键气象因素是空气湿度,当相对湿度持续高于70%时,便具备了滋生基础。陕西省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胡启元介绍,10月份,西安地区有25天相对湿度达到100%,空气中水汽充足,为青苔等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
西安近期高湿度正是受9—10月连阴雨天气的影响。胡启元介绍,今年西安连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9—10月西安市区降雨日数共35天,累计降水量达327.1毫米。
对于近期西安地区长时间持续出现降水天气的原因,胡启元分析,这主要由于副热带高压较往年更为强盛,其西北侧外围的暖湿气流长时间在陕西中南部上空维持或南北摆动,同时青藏高原东移低槽活动频繁,不断带来偏北冷空气与暖湿气流汇合,给西安带来了长时间连阴雨天气。
虽然古城墙在设计之初已考虑设置了排水系统,能够应对一般降水,但长时间持续降雨仍会对古城墙等文物造成不利影响。胡启元分析,雨水会侵蚀古城墙土遗址表面,导致砖石风化、夯土流失,还可能引发渗漏、裂缝甚至局部坍塌。降雨形成的积水会加速木质构件腐朽和金属文物锈蚀,对结构稳定性和文物保存均构成破坏性影响,高湿环境则易使木构建筑糟朽、滋生生物病害,彩塑壁画会因湿度和盐分活化而出现起甲、霉变。此外,原有的传统排水系统在面对极端降雨时也常力不从心,易导致积水内涝。对此,胡启元建议进一步完善文物降雨监测预警机制,重点升级改造古建筑和土遗址的防水排水系统,并加强日常巡查与维护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