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内乱,始终如影随形,纠缠着这个北方巨人的国运。
![]()
1598年,沙皇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去世,这位留里克王朝的末代君主没有留下直接继承人,一场空前的危机悄然降临。
在接下来的15年里,俄罗斯陷入了史称“动荡时期”的黑暗岁月——王朝更替、内战爆发、外国干预、饥荒肆虐,国家几乎从地图上消失。
这只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反复出现的魔咒首次显现:大战不胜,必生内乱。
从沙皇时代到普京执政,这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国家似乎永远无法摆脱这一铁律。
当帝国的野心撞上现实的铁壁,内部的裂痕便如冰层般悄然碎裂。
今天,随着俄乌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这一历史规律再次引起世人关注。
![]()
一,历史轮回:战争与内乱的死亡拥抱
在俄罗斯的历史长廊中,战争与内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始终相伴相随。时间回溯到16世纪末,当留里克王朝突然断绝,俄罗斯陷入了第一次大规模“动荡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机器崩溃,内战烽火连天,波兰虎视眈眈,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直至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建立,这片土地才逐渐恢复平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一模式却不断重演。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北,暴露出老朽帝国的虚弱,由此催生了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这一旨在“自上而下”改造国家的举措,反而引发了新的社会动荡。
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直接点燃了1905年革命的引线,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军队暴动此起彼伏,沙皇专制制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
沙皇俄国卷入战争漩涡,战场上的惨重伤亡和后方的经济崩溃,直接导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发,统治俄罗斯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轰然倒塌。
随后而来的十月革命和血腥内战,更是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
甚至当苏联在二战中取得胜利后,战争的阴影依然催生了内部动荡。
长达十年的阿富汗战争(1979-1989)成为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苏军伤亡逾万,经济不堪重负,国内不满情绪高涨,最终导致了1991年这个超级大国的解体。
![]()
二,魔咒根源,扩张主义的安全观
俄罗斯为何难以摆脱这一历史魔咒?
答案深植于这个国家的安全观与治理结构中。
沙皇俄国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对外扩张史。
在370年时间里,俄罗斯由一个小公国拓展成为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由于东欧平原缺少天然防御屏障,俄罗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安全观——通过不断扩展疆域来解决地缘安全问题。
![]()
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除非将边界推进到但泽-的里雅斯特一线,否则俄国不会停止扩张、不会有安全感。”
到苏联时期,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俄国的这种安全观被继承下来,只是被赋予了“削弱帝国主义阵地”和“世界革命需要”的新内容。
1924年,斯大林就开始把保证苏联的安全视为实现世界革命胜利的首要条件。
这种扩张主义安全观导致俄罗斯频繁与外部世界发生冲突,而战争则成为检验政权稳固性的试金石。
一旦战争失败,政权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内部长期压抑的矛盾便会爆发。
另一方面,俄罗斯作为一个多民族帝国,其内部整合始终存在隐患。
沙俄通过武力扩张吞并了众多民族地区,苏联时期通过强制迁徙和中央集权压制了民族矛盾,但一旦中央权力弱化,民族分离主义便会抬头。
1991年苏联解体后,车臣和鞑靼斯坦等地立即爆发独立运动,正是这一结构性隐患的体现。
![]()
三,俄乌战争的严峻考验。
今天,历史性的考验再次降临。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多,俄罗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历史规律表明,若无法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胜利,内乱将不可避免。
1,战争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彻底破裂。
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严厉制裁,俄罗斯最大能源集团之一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均遭到制裁。
欧盟甚至冻结了俄罗斯高达3000亿欧元的资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报告显示,俄罗斯2024年GDP增长率预计仅为1.1%,远低于战前3%的平均水平。更严峻的是,通货膨胀率飙升至7.4%,卢布贬值导致进口成本激增,民众生活水平下降20%以上。
美国兰德公司分析指出,若战争持续至2026年,俄罗斯经济可能收缩10%,引发大规模失业和贫困化。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1917年革命前,面包短缺直接引发了彼得格勒暴动;今日的战争似乎在重演。
![]()
2,消耗战撕裂俄罗斯社会结构。
持续消耗战正深刻撕裂俄罗斯的社会结构。
据乌克兰方面通报,截至2025年11月2日,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累计阵亡人数已达约114.37万。为维持战场态势,俄方不得不实施局部动员,甚至通过法案允许罪犯入伍,使战争负担蔓延至全民——大量年轻男性被征召导致无数家庭破碎,社会不满情绪持续积累。
战争的影响已深入俄罗斯腹地。
就连首都莫斯科也未能幸免,近期接连遭受无人机与导弹袭击,导致大面积停电,民生受到严重冲击。
莫斯科列瓦达中心民调显示,2023年民众对战争的支持率已从80%降至60%。
战火逼近与生活水平下降正不断加剧民间不满,埋下社会动荡的隐患。
![]()
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在于利益集团的分化:
军工寡头与克里姆林宫鹰派希望延续战争以获取资源与权力,而普通民众的和平愿望日益强烈。
与此同时,俄罗斯政治体系在战争压力下日趋不稳,出现前所未有的政治逮捕浪潮:前国防部长绍伊古派系垮台,数十名地区官员被捕,一名面临监禁的联邦部长自杀,多名高级法官也相继落马。这些逮捕往往伴随大规模资产没收,使得传统政治保护机制失效,即便高层人脉也不再能保障安全。
民族地区的稳定同样面临挑战。
尽管鞑靼斯坦在1990年代放弃了独立诉求,仍是联邦内具有特殊地位的地区。
一旦中央控制力进一步削弱,该地区及其他自治主体可能再度寻求更大自治权甚至走向独立。
英国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分析指出,若战局持续僵持,2026年后俄罗斯或将面临兵变或地方分离运动的严峻考验。
![]()
结论:利益再分配——内乱的本质与未来
若俄罗斯未能在俄乌战争中取胜,其国内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动荡。
内乱将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再分配”:各地区将相互推诿战争赔款责任,地方势力借机谋求更大自治权,底层民众则为基本的生存资源而抗争。
其最终结果可能包括:
- 鞑靼斯坦、车臣等民族地区寻求独立;
- 中央政府权威与控制力被大幅削弱;
- 长期宣扬的“俄罗斯世界”理念彻底破产;
- 周边国家借此摆脱其历史影响与阴影。
俄罗斯陷入这种“战争魔咒”,根植于其深层次的文化与制度矛盾。
历史上形成的扩张性安全观,使其始终难以与外部世界建立稳定和平的关系。
同时,其内部多民族结构的固有脆弱性,使得任何重大军事失败都可能迅速引爆分裂主义浪潮。
![]()
回顾苏联解体后的历程,俄罗斯曾尝试以权力下放缓解民族矛盾。
在叶利钦时代,通过对鞑靼斯坦等地区给予高度自治和经济特权来换取稳定,同时以武力镇压车臣分裂势力,暂时遏制了分离趋势。
普京执政后,则转向重新中央集权,强化联邦控制。
然而,当前的俄乌战争正逆转这一趋势。
俄罗斯的系统开始出现“自我反噬”的迹象:传统制衡机制失效,安全机构权力空前膨胀,社会整体陷入一种普遍的不安全感。
面对此局势,国际社会也在积极行动。
英法德等欧洲领导人已联合声明,呼吁俄乌双方依据当前战线进行停火谈判。
与此同时,西方计划将冻结的逾1700亿欧元俄罗斯资产全面转为对乌援助。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俄罗斯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