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十年。
足印,踏入红土。曲靖的大山,红河的热谷,昆明的坝子。不同的乡土,同一种奔赴。
彼时,村路泥泞,暮色沉。
此时,硬化路,连天外;新居立,灯火暖。
荒坡点翠,樱桃透红,柑橘金黄,桃子枝头挂。
陇上吐新,药材含露,鲜花多姿,蘑菇满棚香。
看村落整洁,尝饮水清甜,听圈里有牛铃响羊在叫。
还有,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奔跑的身影,眼里透着快乐的光。
帮扶,就是让脚下的土地,长出属于自己的尊严和希望。
十年,不是纸上字,是驻村队员脚底板磨出的茧,是村民眉梢挑的笑。
今开此栏,说的是驻村事,记的是鱼水情。
且看这陌上春秋,如何在帮扶里,惊艳了时光。
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的群山褶皱里,牛栏江如一条碧绿丝带,缠绕着曾经沉寂的水口村。如今,这里变成了牛栏江畔的“网红打卡地”,实现了从“穷山窝”到“产业兴、生态美、村民富”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2015年以来,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会泽卷烟厂作为挂钩帮扶单位,先后派驻8名驻村队员到水口村开展工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35万余元,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帮扶等。水口村紧扣“生态优先、产业打底、旅游增收、人才驱动、组织赋能”思路,将乡村治理贯穿振兴全过程,推动乡村实现精彩蝶变。
![]()
水口村樱花盛景 冯惟治 摄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定盘星”
乡村振兴,治理先行。水口村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整合各类组织力量,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村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在产业决策中,党总支牵头调研论证,村委会落地执行,监督委员会跟踪资金使用。2018年推广樱桃种植时,面对村民“不敢种、不会种”的顾虑,党组织带头试种300余亩,党员分片包户传授技术;2019年成立合作社后,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樱桃种植面积扩展至2000余亩,覆盖500余户,丰果期亩产达1000公斤,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
同时,全村373户被科学划分为5个网格单元,并推选5名优秀村民担任网格管理员,将服务延伸至“最后一米”。网格队伍不仅逐户收集需求参与规划,推动完成道路硬化、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协助落实危房改造和政策保障,让村庄从“脏乱差”变为“洁净美”,村民从“住得安心”到“过得舒心”。
双治融合,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源”
水口村坚持“法治定分止争、德治春风化雨”,让乡村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我们通过宣传栏、司法讲座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普及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等法律知识,引导村民们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水口村党总支书记洪会荣说。
今年4月,在樱桃采摘季,村两委组织商户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杜绝“宰客”行为,用心维护“樱桃村”的招牌。
党员主动调解邻里宅基地纠纷、带头参与坝塘清淤,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信任。这种党员示范引领机制,让法治和德治在水口村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2025年,水口村的樱桃迎来丰收 冯惟治 摄
产治结合,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引擎”
治理效能的提升,最终要体现在产业发展和人才振兴上。水口村分层施策,既“富口袋”更“富脑袋”,为村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4年,驻村工作队联合会泽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团队深入水口村田间地头“把脉问诊”。通过调控樱桃树落叶时间,配合精准施肥、修剪枝条,促进花芽分化。水口村的果农首次实施“强制休眠”技术,2025年坐果密度较往年增加三成。“现在修枝讲究‘三股六杈’,疏花要‘去弱留强’,连肥料都分为基肥、膨果肥、月子肥。”在专家指导下,水口村村民祖守相掌握了种植要领。
在农旅融合发展中,水口村党总支协调政府、企业资源,通过媒体宣传、直播带货、举办樱桃推荐会等方式,让“樱桃村”名气远扬,带动采摘园、农家乐、观光写生等项目落地,实现“产业有收益、村民得实惠”,形成“治理优—发展兴—村民富”的良性循环。
如今的水口村,樱桃红了,日子甜了。“接下来,水口村将探索深化‘樱桃+文旅’产业链,让乡村治理在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谈起水口村的发展,驻村第一书记陶海聪信心满满。
云南网通讯员田蓉 朱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