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福禄如同井水,取之不尽只是假象,若日日汲取而不知回填,终有一日会见底。古人常说"福尽灾来,禄尽人亡",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在提醒世人:凡事都有限度,过犹不及。
人生在世,最怕的不是没有福气,而是有了福气却不知珍惜,挥霍无度。
![]()
❶ 福报如水,用尽则枯
《周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福报从何而来?来自祖辈的积德,来自自身的修为,来自天地的眷顾。但很多人误以为福气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于是肆意挥霍,贪图享乐,最终落得一贫如洗。
想起明朝万历年间的严嵩,位极人臣,富可敌国。他把持朝政二十余年,搜刮民脂民膏,家中珍宝堆积如山。府邸之奢华,连皇宫也望尘莫及。他以为自己的权势永不褪色,福禄永世长存。
然而天道循环,报应不爽。严嵩失势后,家产被抄,儿子被斩,自己活到八十七岁,最终竟在破庙中饿死。昔日荣华如梦一场,晚景凄凉令人唏嘘。
![]()
这便是"福尽灾来"的真实写照。
福报就像是一个账户,你可以支取,但不能透支。有些人年轻时便享尽荣华,中年后却诸事不顺,晚年更是凄惨潦倒,根本原因就在于:福报提前用尽了。
《菜根谭》中说得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懂得为自己留余地的人,才能走得长远。
❷ 禄位有限,过则必覆
《淮南子》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世间的官位、权势、名声,都是有天花板的。一个人的福禄承载是有限的,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反而会成为灾祸的引子。
唐朝宰相李林甫,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排除异己,结党营私,将朝政玩弄于股掌之间。表面看来风光无限,实则已经福禄过盛,超出了他命格所能承载的范围。
![]()
果不其然,李林甫死后不久,家族便遭到清算,子孙被流放,家产被没收,甚至连他的坟墓都被掘开,尸骨也难得安宁。
这便是"禄尽人亡"的警示。
许多人追逐权位,以为站得越高就越安全。殊不知高处不胜寒,位高则任重,福薄承重则易倾。一个人的德行撑不起他的位置时,那个位置就会成为他的坟墓。
《论语》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的位置,不要贪图不属于自己的福禄。安分守己,知足常乐,才是长久之道。
有些人明明只有三分才干,却想坐十分的位子;明明只有五分福气,却想享十分的荣华。这种错位,注定不会长久。
❸ 惜福积德,方能绵长
《了凡四训》中讲:"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惜福、积福、培福。他们不会因为拥有而骄奢淫逸,反而会更加谨慎小心,懂得感恩和回馈。
春秋时期的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后,功成名就,本可享尽荣华。但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果断急流勇退,携西施泛舟五湖,经商致富,三次散尽家财救济乡邻,最终得以善终,被后世尊为"商圣"。
![]()
范蠡的智慧在于:他懂得福禄的边界,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他不贪恋权位,不挥霍福报,反而通过散财积德,为自己和子孙积累更多的福报。
这便是"惜福者福长"的道理。
反观那些挥霍福报的人,他们或许一时风光,但终究如烟花绚烂后的冷寂。而那些懂得惜福的人,虽然看似平淡,却能细水长流,福泽绵长。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人想要福禄长久,不能只靠享用,更要靠修德。德行深厚了,才能承载更大的福报;心存敬畏了,才不会挥霍福气。
惜福,就是吃饭不浪费,穿衣不奢华,待人不刻薄。积德,就是多行善事,少造恶业,心存慈悲。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实则是在为自己的福报账户储值。
《道德经》又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福尽灾来,禄尽人亡,这八个字道出了天道运行的规律。世人都该明白:福禄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与自己的德行相匹配。
那些看似拥有一切的人,如果不懂珍惜,挥霍无度,终会落得一场空。而那些懂得惜福积德的人,即便暂时清贫,也能逐渐转运,福泽绵长。
![]()
人生如同走钢丝,需要平衡。福来了要感恩,祸来了要反思。不贪不争,不骄不躁,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记住:福报是有限的,要惜福;禄位是有度的,要知足。懂得这一点,人生才能行稳致远,善始善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