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既能方便后续的互动讨论与内容分享,也能让您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认可与支持!
“你体验过凌晨四点的宫门等待吗?”
![]()
古代朝廷命官每日作息之严苛,远超常人想象,
他们往往需在拂晓前动身,
清晨八时过后仍不得归家歇息。
![]()
那么这些官员平日居于何处?
究竟几点便要从家中启程赴朝?
退朝之后又将奔赴哪些政务场所继续操劳?
![]()
一、古代官员“赶早四”
如今人们常调侃古人“起得比鸡还早”,可这并非戏言,而是真实映照了历代官员上朝生活的常态。古人的生活节奏与今大相径庭,由于缺乏夜间照明与娱乐方式,百姓普遍早睡早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规律且严苛的作息制度。
![]()
早在春秋时代,《诗经》中已有“鸡既鸣矣,朝既盈矣”的记载,描绘的是天色微明、雄鸡初啼之际,文武百官已基本到齐;待东方渐白,朝堂之上早已群臣云集、秩序井然。公鸡通常于清晨五至六点打鸣,这意味着官员必须提前一个多小时出发,即凌晨四点左右就要抵达皇城门外候驾。
![]()
这一“早朝”传统贯穿中华文明数千年,其雏形可追溯至夏代。据《尚书》所述,夏王常于黎明时分召集臣属,共议国政,此制在商周时期逐步完善。尤其是周朝,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朝觐礼仪体系——“周礼”规定,各级官员须每日入宫请安,并参与政事讨论,形成了制度化的日常朝会机制。
![]()
然而对大多数官员而言,每日上朝无异于一场身心煎熬。三更起身梳洗,空腹迎着寒风前行,若逢雨雪天气,则道路泥泞难行,步履维艰。朝廷对此有严格考勤制度:迟到者轻则扣除俸禄,重则施以杖刑。因此众人无不战战兢兢,唯恐误了时辰。
![]()
不过各朝要求略有差异。汉代相对宽松,实行“五日一休沐”制度,官员每五日只需上朝一次,虽当日仍需早起,但整体负担较轻,尚有一定调适空间。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堪称历史上最为勤政的君主之一,他下令百官必须每日上朝,有时一日竟召开两至三次朝会。这位出身贫苦的帝王深知民间疾苦,希望通过高频沟通掌握实情、推动政务。面对如此密集的日程安排,大臣们纵有怨言也只能默默承受,日复一日地披星戴月,“赶早四”成了他们的生活写照。
![]()
到了明代中后期,情形却发生逆转。如万历帝曾连续二十多年拒绝临朝听政,导致百官无所事事,朝堂形同虚设。尽管一时清闲,但长期怠政终致国家机器运转失灵,政令不通、纲纪废弛。纵观历史长河,上朝时间的早晚、频率的高低,某种程度上正是当时政治生态的晴雨表。
![]()
二、古代官员住在哪
试想凌晨三点的北京城,夜幕深沉、万籁俱寂,而多数官员却已悄然起身。彼时没有现代闹钟,全靠家中仆役依据更夫敲梆之声唤醒主人。此时便格外凸显出一个现实问题:住得离皇宫近,实乃莫大的便利。
![]()
穿戴官服亦是一道繁琐工序。文官服饰绣有仙鹤、锦鸡等祥禽图案,象征清雅高洁;武官则饰以狮虎猛兽,彰显威仪。帽顶所嵌珠玉材质各异,等级分明,一眼即可辨识品阶。一旦穿错,不仅面临罚薪,严重者甚至可能被革职查办,故无人敢掉以轻心。
![]()
出行工具更是身份地位的直观体现。高官显贵乘坐八抬大轿,前呼后拥,锣鼓开道;低阶小吏只能骑驴或乘二人小轿。若是遇上风雨交加,窄轿颠簸于泥泞之中,乘坐者摇晃不止,苦不堪言。
![]()
抵达皇宫午门外,还需依官职大小依次排列等候。宫门开启后鱼贯而入,面见天子须行“三跪九叩”之礼。动作讲究极多:跪拜时衣袍不得触地,叩首时额头须轻触地面,力度拿捏精准。新晋官员往往需反复练习方能熟练掌握。
![]()
许多官员因公务繁忙难以按时用餐,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让他们渴望就近居住。然而皇城周边宅邸稀少且价格高昂,堪比今日北京二环内房产,绝非普通官员所能负担。
![]()
于是不少人选择城外租房,每日天未亮便启程赶路。唐代宰相姚崇便曾因此困扰,因住所偏远,下班后无法在宵禁前返家,只得留宿客栈。此事传至皇帝耳中,特赐其一处宫廷附近府邸作为奖赏。
![]()
不同职能的官员居住区域也有所区分。文官多聚居于皇宫近侧,便于随时召见;武官则多居城门附近,确保战事突发时能迅速响应。至于退休官员,则需按规定归还官配住宅,此举既是制度要求,也是一种体面的交接仪式。
![]()
回望那段岁月,从凌晨三点起身准备,直至深夜处理完最后一批公文,古代官员的一天可谓异常辛劳。散布于京城各处的官宅院落,不只是栖身之所,更承载着无数政坛风云与人生起伏的记忆。
![]()
三、官员上完朝去哪
皇帝虽无需如臣子般早早出门,但退朝之后同样事务缠身。“御前办公区”的案几上堆满奏章:某地洪灾告急、边境战报频传、官员升降任免……每一项都需亲自裁决。天子笔下一字一句,往往牵动千家万户的命运走向。
![]()
与此同时,群臣散朝后亦不得停歇,立即奔赴各自衙署履职。掌管人事的吏部、负责财政的户部、调度军务的兵部,皆是昼夜运转、人声鼎沸。每个部门都在争分夺秒处理积压文书与紧急事务。
![]()
但也有一类人例外——那些仅有爵位而无实际职务的“侯爷”“爵爷”。他们只需按时点卯露面,便可安然返家休憩,或悠然出入园林戏楼,尽享闲逸生活。正如《红楼梦》中贾府长辈,身边簇拥亲随,整日饮酒赋诗、观剧赏花,生活优渥自在。
![]()
古代考勤管理极为严苛。唐代规定,无故缺勤一日即杖二十;明代更有官员因雨天延误被当众责打臀部的真实案例。然而至清朝晚期,制度逐渐松弛。光绪年间,部分史官已可在家中处理文书,衙门派人送件上门,仅遇重大事项才需进宫议事。
![]()
若遇上勤勉君主,下属自然压力倍增。雍正帝便是典型代表,常常批阅奏折至深夜,迫使相关大臣陪值熬夜。反之,若君主懈怠,如下朝成瘾的万历皇帝,数十年不临朝堂,则百官也随之松懈,政务停滞不前。
![]()
由此可见,古代为官之路并不轻松。
那些每日披星戴月奔赴宫门的身影,
或许比当今“赶早八”的大学生更为疲惫辛劳。
![]()
对于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您有何看法?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您的见解与感受!
信息来源:
1.网易:古代上朝时间那么早,上朝的文武百官住在哪?上完朝又去哪工作?
![]()
2.搜狐网:古代上朝时间那么早,上朝的文武百官住在哪?上完朝又去哪工作?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