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周报
一周重点新闻及对华影响速览
![]()
本期民智周报新闻来源主要包括路透社、美联社、BBC、纽约时报、南华早报和联合国新闻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
接下来,民智周报将继续带您纵览国内外热点政治经济新闻,回顾过去一周重大新闻事件,轻松了解世界动态。
经科动态
美联储降息但暗示分歧
10月29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结束议息会议,以10票赞成、2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3.75%–4.00%。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就业市场出现降温迹象,但通胀仍具黏性,委员会内部对于是否在12月继续降息存在“明显意见分歧”。
此次决议发布后,市场对美联储未来政策路径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引发金融市场波动。
分析认为,此次降息对全球资金价格和新兴市场汇率起到了边际缓和作用,但“再降息”或“暂停”的模糊信号,也加剧了投资者的观望情绪。
服务业通胀的回落速度和劳动力市场的降温能否持续,将是影响未来决策的关键。
![]()
民小智点评
美联储开出了一剂“鸽派”药方,却附上了一份“鹰派”的说明书,为市场带来了短暂的喘息而非持久的安心。鲍威尔坦言内部分歧,相当于把12月的政策会议变成了一个“盲盒”。在通胀黏性与经济降温的拉锯战中,美联储正试图走上一条异常狭窄的平衡木。
科技巨头财报AI表现分化
在10月29日至30日的“超级财报周”中,美国科技巨头的业绩表现出明显分化,核心在于市场对AI巨额投资与商业化回报节奏的评估。
Alphabet公布超预期业绩,并再次上调2025年资本开支指引至约9100-9300亿美元区间;亚马逊的云服务(AWS)业务增速回升,贡献了公司超60%的经营利润。
然而,Meta虽同样强调前置建设“超级智能”算力,但其2026年大幅增加AI资本开支的指引引发市场担忧,导致股价承压。
财报季凸显出,AI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正进一步巩固科技寡头的优势地位,但高昂的成本与尚不明朗的回报曲线,也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估值的重新审视。
![]()
民小智点评
AI的牌桌上,巨头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下注,但华尔街的耐心似乎正在消退。Alphabet和亚马逊的业绩证明了AI驱动的云业务仍是可靠的增长引擎,而Meta的遭遇则表明,市场正从为“梦想”买单,转向对“账本”的精打细算。AI竞赛已进入比拼耐力与现金流的下半场。
美国动态
中美元首APEC会晤
11月1日,中美元首在韩国庆州出席APEC会议期间举行了备受瞩目的双边会晤。
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和建设性的交流,并达成一系列旨在为紧张关系“战术性降温”的安排。
根据协议,美方将对部分涉芬太尼相关的中国产品关税从20%下调至10%,并暂停扩大实体清单一年;
中方则同意对稀土出口管制暂停一年并恢复采购美国大豆等农产品。双方还同意建立工作组,推进芬太尼执法合作。
会晤后,特朗普提前离开韩国,未参加APEC后续主要活动,引发外界关注。
![]()
民小智点评
一场意在“降温”而非“重启”的会晤。军事热线的建立,是双方为这艘在风浪中颠簸的巨轮装上的一道“护栏”,核心目的是管控风险、避免擦枪走火,但这并不意味着航向会发生根本改变。在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边竞争、边管控”的新阶段。这次握手更多是危机管理,而非关系和解。
美法官裁定须续发食品券
10月31日至11月2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和罗德岛州的联邦法官先后做出裁定,要求联邦政府在“政府关门”期间不得暂停“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即食品券)的发放。
法官命令农业部动用应急储备金,并在数日内提交支付方案,以保障约4200万低收入民众的基本生活。
此前,美国农业部以资金不足为由,警告可能暂停该计划,引发多州及公益组织的联合诉讼。
此次裁决虽然暂时缓解了迫在眉睫的社会风险,避免了对低收入群体和零售业的直接冲击,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国会两党围绕预算案的财政僵局。
![]()
民小智点评
法槌的落下,为美国最脆弱的群体守住了一条生命线,但这更像是一张临时的“创可贴”,而非治本的良药。此次司法干预凸显了美国政治失能对社会民生的直接伤害。当国会的政治博弈让民众食不果腹时,司法系统被迫扮演了最后保障的角色,但这本身就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讽刺。
大国冲突
乌东重镇爆发激战
截至11月1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地区的战略重镇波克罗夫斯克(Pokrovsk)的战斗愈发残酷。
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称,乌克兰军方已向该市投入特种作战力量以加固防线,并坚称仍在坚守。
与此同时,俄军持续从多个方向推进,频繁的导弹与无人机袭击已导致城市大面积破坏,大量平民被迫疏散。
波克罗夫斯克是乌军在顿涅茨克地区西部重要的防御枢纽和补给中心,被俄方视为必须拿下的“门户之战”。
一旦该市失守,俄军将在该战线获得显著的作战纵深优势,并对乌军的铁路和公路补给线构成致命威胁,使乌克兰在冬季面临的能源与后勤压力雪上加霜。
![]()
民小智点评
波克罗夫斯克的每一寸土地,都已成为检验双方意志与资源的残酷战场。这不仅是一场城市的争夺,更是对乌克兰后勤补给线和西方援助决心的极限“压力测试”。在冬季来临之前,这场“门户之战”的结果,很可能将决定未来数月乌东战局的走向。
加沙脆弱停火再受考验
本周加沙地带的脆弱停火协议多次面临严峻考验。10月31日,以色列军方的空袭导致新的平民死伤,引发双方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停火。
与此同时,哈马斯于11月3日向以方移交了更多在冲突中遇害的被扣押人员遗体。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表示将继续对哈马斯采取行动。停火协议的可信度正不断下降,人道救援窗口持续受阻。
目前,建立一个有效、中立的国际监督与担保机制,已成为卡塔尔、埃及等方斡旋谈判的焦点,但监督部队的构成、过境口岸的通行能力等问题依然是巨大障碍。
![]()
民小智点评
停火协议正变成一张薄纸,随时可能被新的炮火撕碎。遗体的交换是人道主义的微光,却无法掩盖双方信任的黑洞。当监督机制缺位,停火的执行便全凭自觉,这在血海深仇的背景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若不能建立起强有力的外部约束,任何停火都只是下一轮冲突的序曲。
欧洲事务
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10月30日至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第三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长0.2%,超出市场预期,其中法国和西班牙的经济表现较为亮眼,但德国依然疲弱。
同时,欧元区10月CPI年率约为2.1%,已接近政策目标。在此背景下,欧洲中央银行(ECB)于10月29日宣布维持2%的基准利率不变。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当前经济“总体韧性尚存”,货币政策处于“合适的位置”。数据发布和央行决议后,金融市场交易员普遍降低了对欧洲央行短期内再次降息的押注。
尽管政策节奏趋于稳定,但能源价格波动、外部需求疲软以及部分成员国高企的债务成本,仍是制约欧元区经济的结构性难题。
民小智点评
欧元区经济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但难言乐观”的成绩单,让欧洲央行获得了保持定力的底气。这更像是一次技术性的企稳,而非强劲复苏的开端。在内外需不振和成员国经济分化的老问题面前,欧洲央行选择按兵不动,或许是当前最稳妥、也最无奈的选择。
周边国家
日美首脑会晤协调对俄立场
10月27日至29日,新上任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东京与到访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举行了首次首脑会晤。
报道指出,美方在会谈中继续施压,要求日本作为盟友在能源领域加大对俄限制,全面禁止俄罗斯能源进口。
但日方对此请求持保留态度,高市首相强调了日本的产业考量和务实外交立场。
尽管在对俄制裁和部分经贸议题上存在分歧,双方仍在安保领域重申了紧密合作的立场。
两国领导人随后在APEC会议周边持续互动。此次会晤再次凸显了当前日美同盟“安保上更紧密,经贸上更艰难”的结构性特征。
![]()
民小智点评
显然,日美同盟的航船在经贸航道上暗流涌动。此次首脑会晤清晰地表明,即便是最核心的盟友,在“美国优先”的议程面前,也没有免于被施压的特权。日本试图在“盟友义务”与“国家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但这根外交钢丝正变得越来越难走。
特朗普访韩前朝鲜试射导弹
10月28日,在韩国军方通报下,朝鲜向其西部海域试射了数枚战略巡航导弹。
此次试射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抵达韩国出席APEC会议的前夕,其挑衅意味十分明显。据韩方评估,导弹的飞行时长约为7800秒(约2小时10分钟),并成功命中预设岛屿目标。
此次试射是朝鲜展示其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最新举动,美日韩三国对此表示谴责。
分析认为,朝鲜此举意在APEC会议前夕最大化其军事行动的政治效应,对美韩发出警告信号,并对会议周边的安全氛围构成直接干扰,延续了半岛“行动-反行动”的紧张局势。
![]()
民小智点评
朝鲜的发射时机堪称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政治示威。美日韩前脚刚开完“团结”的大会,朝鲜后脚就用导弹送上了一份“贺礼”。这不仅是对三边峰会成果的公然蔑视,更是在精准地告诉外界:任何试图孤立和压制平壤的军事集团化行为,换来的只会是更强硬的军事反制。半岛的“行动与反行动”螺旋,再次被拧紧了一圈。
全球事务
联合国警告全球减排差距巨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于10月28日发布最新评估报告。
报告指出,根据各国目前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NDC),到2035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预计将比2019年下降约10%,这标志着全球排放轨迹首次呈现稳定下降趋势。
然而,报告同时严厉警告,这与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所需的约60%降幅,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秘书处强调,报告为即将在巴西贝伦举行的COP30气候大会的政策博弈设定了基调,敦促各国大幅提升减排雄心,并动员更多气候融资,以避免气候变化带来最具破坏性的影响。
![]()
民小智点评
联合国这份报告,像是一份喜忧参半的体检单:人类终于开始“退烧”,但距离“健康”标准还差得太远。首次出现的下降轨迹固然值得肯定,但10%与60%的巨大鸿沟,更像是一个残酷的提醒。它告诉我们,全球气候治理已经从“要不要做”的争论,进入了“做得够不够快、够不够多”的艰难赛跑。
安理会调整西撒哈拉谈判基线
10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1票赞成、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关于西撒哈拉问题的第2797号决议。
该决议不仅将联合国西撒哈拉特派团(MINURSO)的任务期限延长一年,更首次将摩洛哥于2007年提出的自治方案,作为达成解决方案的“可行路径”写入了谈判基线。
摩洛哥方面称此为“历史性进展”,而主张独立的波利萨里奥阵线则表示拒绝,并重申要求举行独立公投。俄罗斯、中国和巴基斯坦投了弃权票。
此次决议被视为国际社会在该问题立场上的一次显著位移,可能将加剧摩洛哥与支持波利萨里奥阵线的邻国阿尔及利亚之间的区域博弈。
民小智点评
伊核问题的“进度条”,又一次被拉到了危险的红线附近。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这份报告,与其说是技术评估,不如说是一次警报。在地区冲突不断、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伊朗核问题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点燃中东“火药桶”的引信。围绕核不扩散的信任赤字正在不断扩大,外交斡旋的空间正被离心机转动的声音越挤越小。
整理:袁语浩
编务:袁语浩
责编:邵逸飞
图片来源:网 络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民小智君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