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百姓关注消息,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西路尚和锦城小区的业主向记者反映,他们小区的违建情况堪称“夸张”,不仅有人在楼顶加盖房屋,而且加盖的竟是两层“小洋房”。顶楼“违建”戳中了小区治理的痛点,也引发不少网友共鸣:这简直就是掩耳盗铃。
据报道,有业主7月份就发现小区顶楼在违建。物管也表示,沟通过但无效,“他说城管让他拆,他就拆”。对此,贵阳市云岩区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房主玩起“躲猫猫”,但依然会开展调查执法工作,只是速度会慢一些。
必须明确的是,楼顶是全体业主的公共区域,不管是晾晒、检修还是消防疏散,都关乎大家的共同利益,任何人不能擅自做主,私自加盖已涉嫌违建。另外,从安全角度看,私自违建还可能影响楼体结构,楼顶有固定的承重标准,凭空加两层楼,很可能超出楼体承受范围,时间长了容易出现隐患。更令人头痛的是,这种顶楼违建拆除相当麻烦,难度大、风险高、耗时长。如果个别业主违建无人管、无人问、无人拆,就可能引发模仿效应,让违建现象愈演愈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可以处以责令停工、改正乃至罚款、没收等处罚。这已经提供了充分的执法依据。但何以这些法律赋予的权力,在现实中却常常置后、甚至悬空?关键的问题恐怕还在于执法不严,缺乏持续监督和实际处置的力度。这客观上导致了对违规的容忍与默许,纵容更多人患上了“侥幸心理”,从而让一栋栋违建拔地而起。
拆违不易,要降低社会成本,解决这类问题,事前“干预”好过事后“补救”。首先,物业得负起责任。两层“小洋房”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业主从“拒绝沟通”到事后“躲猫猫”,明显是以为“生米煮成熟饭”就可以蒙混过关。物业干预力度要更强,发现有人偷偷违建,早介入、早上报、多加制止,别等房子盖起来了才“后知后觉”。执法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拒不配合的违建者,该强制执行就强制执行,并依法追究其责任,让违建者付出代价,震慑类似侥幸心理。
公共区域不是私人领地,侵占公共利益的行为,终究逃不过法律的约束。只有及早干预上报,让问责有声有力,才能让居住空间免于野蛮生长,重塑制度和规则的权威,避免楼顶“长”出“洋房”的荒唐事重现。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